CNML格式】 【 】 【打 印】 
日本友人小島康譽見證新疆改革開放、繁榮進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1-22 13:34:43  


圖為新疆喀什老城區(圖片來源﹕新華社)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近30年來,我來新疆120多次,親眼見證了新疆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確算得上新疆改革開放、繁榮進步的見證人。”20日,腳踏木屐、身著日式服裝的日本友人小島康譽先生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新疆是他的第二故鄉,他希望這裏今後更加繁榮富強。

  名片上印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文化顧問、烏魯木齊市榮譽市民、新疆大學名譽教授等頭啣的小島康譽先生今年66歲,1982年時首次以日本一家寶石公司創始人的身份來到新疆。“我原本是想來新疆做寶石生意的,但是,生意沒做成,我卻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

  小島康譽先生告訴新華社記者,1982年從日本乘飛機輾轉到新疆要花費5個多小時,現在只要3個多小時,作為一個伴隨著改革開放的腳步聲來到新疆的外國人,對新疆30年來巨大變化的感受和體會,“沒有其他任何一個外國人比我更強烈,因為我是身臨其境的。”

  “我最早來新疆時,還在烏魯木齊的街道上看到了駱駝。”據他回憶,上個世紀80年代,烏魯木齊到處是低矮的土坯房子,狹窄的道路上常有馬車跑過。人們穿的衣服基本上是灰、藍、綠三種顏色,式樣也很簡單。電話這個日本最普通、最普及的通訊工具,當時在新疆卻成為一種職位的待遇和奢侈品,老百姓家裏幾乎沒有,就是辦公室,也不是每間都有。

  “改革開放前,新疆沒有一個老百姓家裏能有小臥車,可是現在僅在烏魯木齊就有7萬多老百姓家裏有了小臥車。我看到在南北疆的農村,一些種地的農民家裏也有了自己的小臥車,這樣的事在過去可能想都不敢想。”小島康譽先生說,每次到新疆都有新的驚訝、新的感受。

  “20多年前,我來到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一個小村莊,人們住的是籬笆外面涂黃泥的破房子,衣著襤褸,精神也不好,他們最大的期望就是能過上好日子。在以後的時間裏,我路過這樣的村莊有20多次,差不多每年有一次,我看到這裏不斷在向好的方面變化,現在這裏的農民已經住上了紅磚蓋的新房,衣著也豐富多彩了,他們對現在的生活非常滿意。”

  由小島康譽先生主編的《見證新疆變遷》本月剛剛出版。在這本畫冊中,收集了大量新疆改革開放前後變化對比的照片,用一種直觀的方式向讀者介紹改革開放給新疆帶來的巨變。

  他在卷首寫道:有些外國人對新疆、對中國並不了解,所以還會發出這樣或那樣的聲音,這也不奇怪,等他們真正了解了,情況就會大不一樣,每個國家都有權利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別人無權對另一個國家指手畫腳。對中國這樣一個過去貧窮落後的國家,加快發展經濟,讓人民過上富裕的生活,就是實現了最大的人權保障。

  因為多次來中國、來新疆的緣故,小島康譽自然而然地學會了漢語,他用漢語告訴記者說:“新疆人民很善良,這裏獨特的文化也深深吸引了我,這就是我一趟趟來到這裏並從事公益事業的原因。”

  據了解,近30年來,小島康譽先生為新疆捐贈達3000多萬元;先後支持了新疆克孜爾千佛洞的保護修復事業和尼雅遺址、丹丹烏裏克遺址的考察工作;1999年設立了為期10年的“小島康譽新疆文化、文物事業優秀獎”;為新疆大學設立獎學金,至今已獎勵了3400多名學子,併為新疆捐建了5所中日友好希望學校。他為新疆的文化、文物、教育事業的發展和中日兩國人民開展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曾獲得中國文化部頒發的文化交流貢獻獎。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