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蔡英文訪美之行的觀察與思考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27 16:14:35


 
  剖析這顆“震撼彈”還有兩點必須闡明,一是“中華民國憲政體制”與“中華民國現行的憲政體制”究竟有何異同?在台灣法學界慣於闡述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那蔡英文煞費苦心拋出的是“中華民國現行的憲政體制”與前者究竟有何區別呢?蔡的團隊對此解釋是光籠統講“憲政體制”太空泛,太中庸,“憲政體制”不只是“憲法”本身,而是依“憲政精神”,及“憲法”衍生的所有法律作為施政準則。蔡本人從法學角度做了更為嚴明闡述,“不只包括憲法內文、增修條例、相關憲政釋文、法官判決以及政府與人民的相關運用,只要是與憲法有關、釋憲有關、運用有關,都含在我所謂的現行憲法體制內”。如此詮釋與補充,咋聽似乎有理,但因涉及內涵的外延、外溢,各取所需,在具體執行時必會引發爭議四起。

  二是志在角逐2016“總統大位”的蔡英文明白,欲勝選著重在爭取中間選民認同,那就應選擇在台灣對選民表述她的極為重要的最新的“憲政史觀”,而不是刻意選擇對美方智庫闡述其對兩岸政策的“治國理念”。而今如此所作所為明顯是國際宣傳的競選語言,欲博取美方好感,為翻越美國這座大山而不遺餘力。

  在美國的多個場合,蔡英文均避談“九二共識”。直到6月7日離美之前最後一站——三藩市,才突然拋出第二顆“震撼彈”。這被視為蔡英文在美國期間首度正面回應“九二共識”。剖析第二顆“震撼彈”倒不在於“九二共識”這一專有名詞的流失,而重在此一“共識”的靈魂被抽換。“九二共識”的政治靈魂是“堅持一中,反對台獨”,如今被簡單地以一句話“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所替代。缺失了政治靈魂,就缺失了最起碼的雙方政治互信的基礎,沒有政治互信基礎,哪來協商和交流互動所累積的成果?所謂的“累積成果”,豈不成為名副其實的“空心菜”?而美方之所以贊同“九二共識”,正是因為這是兩岸雙方而不僅僅是國共兩黨的“共識”,更因為7年多來它被事實一再證明是必須具備、不可或缺的“兩岸現有的政治基礎”。

  善良的島內選民曾引頸期盼民進黨能迎合民意提出有利於兩岸關係和平穩定發展的新“共識”,而蔡英文在美面對“九二共識”提出這一宣示,所有的期盼已被一手掐滅,只能隨風而逝。蔡英文強硬地否認“九二共識”客觀存在,這等於直接挑戰大陸所稱的“交流交往基礎”。她既沒有替代“九二共識”的方案,對大陸一再強調“九二共識”的重要性又置之不理,如此針鋒相對,“台灣和平,兩岸穩定”如何確保?

  先後在美引爆的兩顆“震撼彈”,蔡英文返台後勢必引起島內政壇一波又一波的爭論,激烈的口水仗在漫長的選戰過程中將何去何從,對日後對峙的選戰究竟有何重大影響,早已引起美國的密切關注。若以一次民進黨自認為“完全成功”的出訪,就輕易地下結論,認為“小英已過美國關”,那為時實在有點過早。

  值得關注的其它重要問題

  除了上述兩個最應重視的問題之外,另有幾個重要問題也值得關注。

  一、“民主”、“和平”成了民進黨得以與美國溝通的重要元素。蔡英文與其團隊幾經潛心研究後認定,2016“大選”,不僅僅是選人選黨選顏色的選擇,更重要的是選路線、選視野、選格局、選策略的角逐。而要想在選前能得到美國首肯,選後繼續獲得美國支持,惟一可行與美方溝通的元素就是“民主”與“和平”。為此蔡在幾次重要演講中,不厭其煩一再大聲疾呼,雖博得美方掌聲,但卻因提不出任何具體實質內涵,無法讓理性島內選民為之點贊。

  二、耐人尋味的台美軍事議題。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訪美行程中,蔡英文對軍事議題的關注頗為玩味。在與美國兩黨參議院的會面中,蔡英文提出了加強台美軍事交流,強化台灣自我防禦能力的設想。在CSIS的演講中,蔡英文則進一步說明其對台灣軍事力量發展的關心和重視。一方面在兩岸關係的問題上閃爍其詞,另一方面卻在軍事問題上大做文章,這似乎與蔡英文欲維護兩岸和平穩定發展的言論格格不入。此外,蔡英文選擇在美國選舉之前,拋出軍事合作意向,用意是取悅美國軍火商,一方面贏得美國對民進黨選舉的支持,另一方面下注未來可能出現“親台”的美國政府。在美國“亞太再平衡”的戰略中,能獲得美國安全保障,以應對中國大陸崛起,抗衡台海軍事失衡。

  三、蔡英文將放棄南海主權,以換取美國在2016年“大選”中對她的支持。正值美國軍機飛越南海島礁風波越演越烈之際,傳出蔡英文赴美訪問時,私底下與美交易,未來執政之後,“民進黨會放棄對南中國海聲稱擁有主權的主張”,希望以此換取美國在2016年對她支持。此說如果屬實,乃是為一己之私而罔顧、出賣中國領土的行徑,不只居心可議,而且十分不智,兩岸關係必然“地動山搖”。

  四、美國官方無任何正面回應。按照一貫做法,美方這次雖較高規格接待蔡一行,但不管在什麼場合,都無任何正面官方回應。而就在蔡訪美行程中的6月4日,美國東亞副助理國務卿董雲裳在美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發表了《台灣:至為重要的東亞夥伴》主旨演說。這篇非同尋常的演說據說就是針對台灣問題發表的政策談話,等於是“白皮書”。董在演說中重申:美國鼓勵兩岸“繼續建設性對話,┄┄維繫和平與穩定”。在此“繼續”一詞頗有含義:如果蔡主政,兩岸對話能否“繼續”?這是今天許多人的疑惑。而美國卻先發制人地表述了這一立場。對台灣“總統”候選人美國不選邊,但當路線涉及美國利益時,美國立場再鮮明不過。

  五、民進黨對美國與中國大陸採取虛虛實實兩種態度。蔡英文對美國明言將致力於安全合作與經貿往來;對中國大陸只說將透過有原則的交流、合作及對話,來改善兩岸關係。這就表明蔡對推動台美關係的發展,是認真、實質的;但對開展與中國大陸的關係是抽象、象徵性的。

  六、為了能登臨“大位”,蔡不得不對大陸稍有禮讓。隨著大陸綜合實力不斷“戰略崛起”,民進黨也逐步認識到北京在中美角逐及兩岸格局中不斷提升的“戰略地位”,對大陸不得不敬畏、禮讓。上次訪美,蔡對痛恨至極的“九二共識”肆無忌憚的攻擊、否認;而此次赴美小心翼翼,隻字不提,還挖空心思地表示,“其‘詮釋’與所發生的‘名詞使用’,就繼續求同存異吧。”此話頗有暗合大陸之意,但也僅停留在空洞無物、口是心非的層級。

  七、“黑箱作業”幫蔡造勢;“黑箱交易”懸念叢生。此前她口口聲聲拼命反對國民黨當局在兩岸對話、協商中“黑箱作業”。而此次訪美她操作最成功的地方是,始終能讓民進黨與美方間的政治交易處於“黑箱”狀態。一旦不明就裡的各色選民在島內升高質問,等於幫她造勢。民進黨善於根據形勢所需,變戲法般地亮出黑箱裡的底牌,便可順勢收編已被熱炒的選情。蔡與美方的種種“黑箱交易”,帶有頗多神秘色彩,更令人懸念叢生。

  八、無新“共識”給國民黨反擊提供戰略機遇。對藍營而言,緊盯蔡訪美之行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她是否會在美提出美方高興、能讓大陸容忍、為選民接受的有關兩岸關係的新“共識”。蔡英文先後拋出兩顆“震撼彈”向世人宣告,民進黨兩岸政策無新“共識”已成此次台灣“大選”板上釘釘的事實。這無疑讓國民黨稍稍松了一口氣,也給其全力維護“九二共識”,反擊民進黨提供戰略機遇。馬英九及前任台“國安會秘書長”金溥聰已決定分頭赴美進行反制。馬英九預定7月11日至18日前往中美洲訪問,期間將過境美國波士頓及洛杉磯,並至母校哈佛大學參訪;而金溥聰則預定7月2日先行赴美,預料也將至哈佛與馬會合。馬英九可能在哈佛演講或波士頓僑宴時駁斥蔡英文的兩岸政策,蔡英文訪美效果恐大打折扣。

  九、島內選民對蔡訪美反應冷淡。儘管民進黨上上下下對此次行程精心安排,寄予厚望,但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台灣社會對蔡英文的重大出訪卻並不怎麼在意。據台灣團體“兩岸政策協會”在蔡出訪前所做的調查,有近六成民眾對蔡英文的出訪毫不知情;同時有37.1%的民眾認為,蔡英文出訪並不具有任何影響力。這樣的結果或許說明了大眾對蔡英文訪美的某種認知,素有“空心菜”之稱的蔡英文在這次選前出訪更多的是徒具象徵意義,而無實質內涵。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5年7月號,總第211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