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兩岸政治默契 共拒“外交勒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10-20 12:37:16  


  中評社香港10月20日電/10月16日,國民黨秘書長吳敦義在接受路透社專訪時透露,大陸已經悄然同意馬英九今年5月提出的兩岸“外交休兵”建議,最近一個與台灣有“邦交”的拉丁美洲國家表明希望跟大陸建交時,大陸曾予以婉拒,“中國大陸告訴他們‘慢慢來’”。

  台“邦交國”跳槽遭拒

  據台灣媒體報道,迄今至少有三個“友邦”,其中兩個是中南美洲“巴”字頭國家,積極與北京接觸,表達建交意願。在避免破壞兩岸關系的考慮下,北京對台灣“友邦”的熱情採取“冷處理”,“先拖著再說”。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外交休兵”是馬英九就任台灣地區領導人後提出的“新政策”,即台灣不會跟大陸爭奪“邦交國”,大陸也要尊重台灣的“國際空間”訴求。

  “外交休兵”政策的提出,源於台灣當局對“邦交國”“外交勒索”的無奈。台灣目前僅存的23個“邦交國”,多半是貧窮落後的中南美洲與非洲國家,瞅准台灣需要“國際空間”這一軟肋,往往獅子大開口。頻頻游走兩岸的這些小國的勒索手腕,讓台灣和大陸都很煩惱。

  “外交勒索”行不通

  例如太平洋的島國瑙魯,這個總面積24平方公里、總人口只有1.2萬的國家,就給過兩岸教訓。

  瑙魯1980年與台灣當局“建交”。為拉攏瑙魯,台灣當局二十多年來向其奉送了不少銀子,除每年提供300萬美元的固定援助外,還無償幫助瑙魯改善水、電、通信等基礎建設。

  2002年7月21日,曾向台灣當局要求追加援助但未能如願的瑙魯,宣布與中國大陸建交。但不久後,瑙魯又跳起了草裙舞,宣布關閉其駐大陸的大使館,並放出要與台灣當局恢復“邦交”的試探氣球。但瑙魯領導人仍企圖繼續騙取大陸援助,曾多次到大陸訪問。2005年1月,瑙魯總統斯考蒂訪問廣州、珠海,信誓旦旦地表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但同一個斯考蒂,卻在四個月後秘密飛赴台北,與台灣當局簽署了“建交聯合公報”。2006年3月,被陳水扁以“斷背山”形容與台灣關係的瑙魯,獅子大開口,要求金援1300萬美元,島內嘩然。

  瑙魯事件,自然也讓馬英九看清了“外交勒索”的危害。一對起了爭執的兄弟,為何要頻頻被外人占便宜?國民黨“立委”蔣孝嚴也指出,兩岸“外交休兵”的要件,應是“雙向而非單邊”,“同時而無先後”,重點是要先與中國大陸協商。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看來,“外交休兵”已經成為兩岸的政治默契。


    相關專題: 兩岸新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