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大地震激發兩岸同胞大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6-30 15:02:14  


人道關愛,開啟兩岸新篇。
  中評社訊╱題:大地震激發兩岸同胞大愛 作者:鐘焰(上海),東亞研究所所長助理、副研究員

  .這次台灣社會各界支援大陸救災創造了多個兩岸歷史上的第一。
  .人道和民本正成爲兩岸民衆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在人道和民本的基礎上,兩岸重新找到了對話的共同題材和追求的共同目標,而這將成爲兩岸構築和平發展新關係的牢固基石。
  .兩岸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同呼吸、共命運,爲兩岸全面開放交流開了一個好頭,這表明在各種表面的分歧之下,兩岸蘊涵著休戚與共的原動力。

  5月12日,中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和災損,中國大陸隨即展開全面救援,而台灣各界也對大陸地震災情和災民表達了極大關切,並採取了一系列行動支援災區。與前幾次大陸受災時兩岸的反應相比,此次兩岸展現了前所未有的默契和密切。這固然體現了兩岸民衆之間强烈的親情與人道關愛之情,也與兩岸關係出現的新變化密不可分。兩岸正由此而進入一個良性合作互動的新階段。

  台灣各界對汶川大地震表達了極大的關切

  汶川地震發生後,台灣社會各界表達了高度的關切。台灣各大媒體紛紛以特大版面持續報道大陸受災情况,使台灣民衆感同身受,引發島內一片關愛湧動。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致函中共中央委員會,表達對災區的關切和慰問,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親民黨主席宋楚瑜、新黨主席郁慕明等也紛紛致電大陸表達關切,並捐贈款物。“總統”當選人馬英九呼籲島內當局與民間社團發揮人道精神,提供物資和專業救援協助。民進黨主席謝長廷也對汶川地震表達了關切,並捐款二十萬元新台幣,“行政院長”張俊雄在第一時間指示海基會與海協會聯繫,並由“陸委會”統籌相關人道救援事宜。台灣紅十字會也組成救援團隊,並捐款30萬美元協助大陸救災。

  台灣民間也對汶川大地震表達了極大的關切,組織了規模空前的賑災義演,並紛紛捐款捐物支援大陸賑災,王永慶、曹興誠、郭台銘等富商更是率先捐出巨款,短短一周內,台灣民衆的捐款已達7億元人民幣;台灣佛教團體也號召信徒爲大陸地震災民祈禱,並組織志工和捐款支援大陸救災。這次台灣社會各界支援大陸救災創造了多個兩岸歷史上的第一:如台灣紅十字會第一次派遣專業救援隊進入大陸災區救援;台灣運輸救災貨物的包機也第一次直飛大陸腹地成都;台灣公務員第一次捐獻一日工資支援大陸賑災;台灣當局第一次籌措20億新元台幣支持大陸救災;大陸的貨運包機也獲准第一次直飛往返兩岸運輸台灣救援災區物資。這麽多第一次實際上反映了兩岸社會和人民的情感聯繫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在重大的危機面前兩岸人民血濃于水的同胞情誼得到了充分體現,兩岸關係面臨一個全新的開端。

  人道和民本成爲兩岸共同的價值追求

  此次汶川大地震,兩岸圍繞救災進行的一系列良性而有默契的互動,實際反映的是人道和民本正成爲兩岸社會共同追求的價值觀,而這也是中華民族最具思想內涵的基本精神。《尚書•五子之歌》所載,“民爲邦本,本固邦寧”就是民本主義觀念最早的表述,無論是《孟子》的“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還是《荀子》的“有社稷者而不能愛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親愛己不可得也。”實質强調的都是要尊重民意、愛惜民力、符合民利及安民、惠民、富民的人道和民本思想。

  大陸改革開放以後,把强國富民作爲基本國策,在兩岸關係上也不斷納入和平發展和爲兩岸人民謀福祉的民本理念。尤其是中共十七大報告明確了“以人爲本”的政治理念,在對台政策上不斷推出多項惠台措施,便利台灣同胞在大陸的居留、就業、就學、就醫,爲台灣農漁産品在大陸銷售提供優惠,加强保障台商投資權益。國共論壇還提出討論建立兩岸共同市場和兩岸自由貿易區,促進協商台灣民衆關心的參與國際活動特別是與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活動的相關問題等全新構想。胡錦濤主席提出表示“爲兩岸同胞謀福祉,是實現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根本歸宿”,實質是把“以人爲本”的政治理念貫徹到了兩岸關係的發展實踐中去,使兩岸找到了發展合作關係的寶貴思想價值內涵。

  而台灣在長期的社會發展中,不僅沒有丟棄中華民族傳統的民本思想,相反使之不斷得到現代人道主義理念的融入和升華。此次大陸汶川地震發生後,經歷過“9•21”大地震慘痛遭遇的台灣民衆感同身受,台灣社會和民衆最深層的人道情感被激發出來,于是有了跨越藍綠、跨越族群、跨越統獨、跨越兩岸,舉島一致地對大陸地震災民表示的極大關愛,並採取捐款、派遣救援隊和志工對大陸災區實施救助等實際行動。

  “5•12”大地震前筆者曾有幸在台北與“921”大地震的台北救災總指揮歐晋德先生相聚,並獲贈介紹救災實踐的《愛是行動》一書。他在書中談及其指揮救災的感想,“專業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對社會有關懷,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得好,這就是愛的力量。”正是這種樸素的人道主義理念支撑其不懼危險,深入救災第一綫,並在其他國家救援隊災後第四天撤退後,仍不停止救援,最後救出受困一百三十小時的孫氏兄弟。筆者讀後對其英雄行爲感慨萬分。不想兩周後,汶川也發生了大地震,歐晋德先生又率隊出現在四川災區,台灣民衆正是用行動表達了其對大陸人民的大愛之情。我們欣慰地看到,人道和民本正成爲兩岸民衆共同遵循的價值理念,在人道和民本的基礎上,兩岸重新找到了對話的共同題材和追求的共同目標,而這將成爲兩岸構築和平發展新關係的牢固基石。

  在實踐中構建兩岸共同家園和命運共同體

  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提出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這不僅反映了兩岸的歷史淵源,更反映了兩岸的現實和未來。既然兩岸是共同家園,兩岸同胞是命運共同體,就需要海峽兩岸的團結、包容、相互支持、共同發展。胡錦濤主席在博鰲會談中提出,“兩岸同胞應該抓住難得機遇、共同應對挑戰、切實加强合作、努力共創雙贏”。兩岸即將開展全面的開放性交流,兩岸的共同發展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也面臨著挑戰。兩岸雖同文同種,但兩岸因中國近現代百年不同的歷史遭遇,存在著衆多的文化制度差异和觀點利益的分歧,而這次汶川大地震,兩岸在巨大的危機面前同呼吸、共命運,爲兩岸全面開放交流開了一個好頭,這表明在各種表面的分歧之下,兩岸蘊涵著休戚與共的原動力。正如台灣《聯合報》社論所言,這是“九二一”和“五一二”的對話,當兩岸民衆分別經歷“九二一”和“五一二”的地震浩劫,應能共同感知如何使人民“安身立命”是兩岸當局最根本的對話主題。因此若兩岸都能秉持以民爲本的理念,以平等寬容的態度看待對方,以兩岸和平發展大局爲重,擱置爭議,面向未來,不再完全以現實利害的大小判斷來决定政策,而要以極大的耐心和智慧尋找兩岸文化和價值理念的共識,以爲兩岸人民謀福祉,兩岸共存共榮爲目標,自然可望建立互勉互惠的兩岸關係,而這將成爲打造兩岸共同家園和命運共同體的基礎。

  馬英九提出台灣災後要認養四川災區,國民黨“立委”也提出國民黨執政後要建立兩岸重大災害救助應急機制,這不僅把兩岸在危機時期的共患難精神延續到了災後,更是爲在實踐中構建兩岸共同家園和命運共同體創造了機遇。兩岸共同家園和命運共同體真正要成爲兩岸同胞從內心追求的願望,不僅需要兩岸執政者的共識,更需要兩岸人民情感的融合和兩岸民衆共同參與締造的過程。

  通過此次地震,兩岸民衆的感情融合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密切程度,大陸民衆不斷在中外企業的捐款排行榜中看到台商企業佔據著前三名的位置,台灣民衆真誠的關愛極大地增强了兩岸民衆的互信,這就爲災後兩岸民衆共同參與建設共同家園和命運共同體創造了條件。兩岸共同救災的動人情誼爲馬英九執政後開創兩岸全面合作的新時代做了最好的鋪墊,未來兩岸當局應抓住時機,在社會經濟文化領域展開全面的交流。兩岸民衆將秉持不斷增强的相互信任,不斷加强各方面的合作交流,使兩岸民衆的利益更緊密、瞭解更深入、感情更融洽、認同更一致,不斷激發人民中間蘊藏的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巨大熱情、能量和智慧,使兩岸民衆共同用實踐構築心中的共同家園和命運共同體。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8年6月號,總第126期)


    相關專題: 四川汶川縣8級地震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