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國亞太“反導網”打破地區安全與戰略格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1 11:27:06  



  目前,美正在構建的亞太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美國在亞太地區設下的第一道崗,是美國國家導彈防禦體系和全球監控網的一部分。正如布什政府2002年宣佈開始部署導彈防禦系統時所宣稱的那樣,這祗是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開始,“美國將不會有一個最後的、固定的導彈防禦體系”。在亞太地區也是同樣,美國不僅在說服澳大利亞正式加入導彈防禦系統,還與印度進行商議有關的合作,並承諾向印度出售“宙斯盾”系統。美國一直企圖把“愛國者”導彈和“宙斯盾”系統出售台灣,從而將台拉入其導彈防禦系統之中。

  戰區導彈防禦系統是一種綜合性武器系統的統稱,這一系統主要由陸基防禦系統、海基防禦系統和機載導彈防禦系統組成,具有目標搜索、信息傳遞、指令分析和攔截武器等多種功能。它實際包括了低層防禦、高層防禦和外空防禦三方面。目前在技術上較為成熟的是陸基和海基低空反導系統,這兩個分系統的核心武器分別是美制的陸基愛國者-3型防空導彈和配備了標準-3型導彈的艦載“宙斯盾”防空系統。最近,愛國者-3型導彈系統的機載試驗也取得突破性進展。

  “反導網”對亞太地區安全構成重大影響

  美國在亞太地區構建“反導網”,將對該地區的安全和戰略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

  第一,損害大國間的戰略穩定。美國軍方在宣佈增加在日本海的“宙斯盾”艦的部署時,曾指出:“這是構築導彈防禦網的聯合活動的一部分,用於抵禦來自包括朝鮮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攻擊。”其指向地區內大國的意圖昭然若揭。這對建立大國間的戰略互信,維護地區的戰略穩定態勢是極其不利的。美國追求“能打別人而不能被打”的絕對安全,其結果是增加了別國的不安全感。同時,這還將給大國間的政治互信帶來陰影,不僅影響大國間雙邊關係的穩定和發展,還將影響大國間在諸多國際事務和地區問題上的合作,從而給全球戰略穩定造成隱患。

  第二,衝擊地區安全。美國導彈防禦系統在亞太地區的部署,加劇了地區國家間關係的複雜化,從而影響地區安全。美國以導彈防禦系統為紐帶,加強與日本和澳大利亞的軍事安全合作,試圖在亞太地區建立以美、日、澳為軸心的軍事同盟體系,這與該地區各國普遍追求的共同安全的願望是背道而馳的。美日間以導彈防禦系統為核心的軍事一體化進程,為日本提升軍力,走向軍事大國提供了又一途徑,卻增加了地區內其他國家的疑慮。同時,美國還不斷向其他國家出售“宙斯盾”系統和“愛國者”導彈等高精尖反導裝備,這不僅加劇了高技術武器在本地區的擴散,還將引發新一輪的軍備競賽。韓國雖一直回避直接參與美國的地區導彈防禦系統,但近日亦表示將建立自己的導彈防禦系統。這一系統顯然仍將以引進美國的核心技術為基礎,勢必引發朝鮮半島新的不穩定。泰國和印度尼西亞已對澳大利亞花“巨額”軍費購買軍艦裝備“宙斯盾”系統表示憂慮。美國若向印度出售“宙斯盾”系統,還將把這一軍備競賽擴展至南亞地區。而美國一旦向台灣出售反導系統,將導致海峽兩岸軍事力量的失衡,助長“台獨”勢力的冒險行為,嚴重危及地區和平。

  第三,影響有關國家的內部穩定。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是個龐大的體系,投入大,技術難點多,因此,美國廣泛動員其盟國,特別是擁有技術和財力優勢的盟國加入研發。但對於這樣一項耗資巨大,成效難斷的長期性工程,其戰略上的敏感性大於其可能帶來的安全感,且分享技術的代價是國家安全受制於美國。因此,是否參與美國反導系統往往成為有關國家內部爭執不休的問題,甚至導致內部紛爭。現在,澳大利亞國內仍存在著這方面的爭議;韓國一直不願正式加入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即使在日本國內,也存在著加入美國導彈防禦系統,日本安全的主導權是否會進一步受制於美國的疑問。同時,日本要進一步全面參與美國導彈防禦系統的研發和部署,還將涉及日本一系列的法律禁區,有可能引發日本國內新的憲制風波。隨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反導網”的不斷擴大,許多國家都面臨著“搭車”必須“交權”的風險,從而使是否參加和如何參與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成為一些國家政治決策的難題。

  第四,增加美對外政策的軍事化。美國在繼續保持和強化包括進攻性戰略武器在內的軍事優勢的同時,加緊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就是想一手拿著“銳不可擋“的矛,一手握著”堅不可摧”的盾。而且,導彈防禦系統名曰防禦,實際上是防中有攻、攻中有防、攻防兼備的現代化武器系統。導彈防禦系統除了擔負攔截來襲導彈的任務之外,其最經常性的功能是對可覆蓋區域進行全天時、全天候、全方位的偵察與監控。它既可以用來精確攔截高速飛行中的來襲導彈,也可能用來主動攻擊飛行中的飛機和在軌道上運行的衛星。反導其實與反衛星、反空中飛行器是三位一體的,何時用於進攻,何時用於防禦,祗在一念之間。顯然,這有可能導致美國在對外政策上更加傾向於使用軍事手段達成戰略目的。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07年8月號,總第116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