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中國利用外資形勢分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2-06 11:53:06  


  中評社訊╱題:中國利用外資形勢分析 作者:趙晉平、方晉(北京),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

  總體來看,“十五”時期,中國的利用外資形勢保持了穩定增長態勢,對中國經濟的持續較快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2006年是 “十一五”時期的開局之年,跨國公司對華投資形勢出現了哪些新的變化,今後的發展趨勢如何?
   
  中國利用外資形勢分析
  
  進入2006年以來,非金融類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延續了2005年的發展態勢,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新批項目和實際投資金額略有減少,全年走勢仍不明朗。根據商務部外資統計,2006年1—9月,中國新批設立的外商投資企業為3萬家,同比下降6.8%;實際利用外資金額425.9億美元,同比下降1.5%。從累計新批專案和實際金額的減少幅度來看,與2005年全年水準基本相同。從逐月的增長形勢來看,實際利用外資增長形勢的變化經歷了三個階段:1—4月份,連續4個月實現增長,其中1月份增長11%;5—8月份,連續4個月出現下降,其中6月份的下降幅度高達12.2%;9月份,再次實現同比增長。全年增長形勢如何,將主要取決於第四季度的表現。

  第二,來自自由港和歐盟的投資繼續保持增長,日韓企業投資大幅度下降。1—9月,亞洲十國/地區(香港、澳門、台灣、日本、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韓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下降8.69%,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下降6.8%,其中日本、韓國企業對華實際投資出現高達30%左右的減少,是導致亞洲地區對華投資下降的主要影響因素之一。同期,美國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下降15.4%;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下降13.92%,仍然延續了2003年以來的持續下降趨勢。歐盟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下降6.6%,但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5.8%。部分自由港對華投資新設立企業數同比增長13.3%,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增長6.6%,已經是持續多年的增長。

  (見表1)主要投資來源的比重和增長率
  
  由於增長形勢不同,各主要來源實際投資額佔全部實際吸收外商投資額的比重有所變化,但是前10位的排位順序與2005年完全相同。今年1-9月,對華投資前十位國家/地區(以實際投入外資金額計)依次為:香港(133.3億美元)、英屬維京群島(77億美元)、日本(32.7億美元)、韓國(25.1億美元)、美國(18.5億美元)、德國(15.8億美元)、新加坡(15.3億美元)、台灣(15.3億美元)、開曼群島(13.6億美元)、薩摩亞(10.6億美元)。前十位國家/地區實際投入外資金額佔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的83.3%,比去年同期下降1.4%,延續了過去幾年來的趨勢,說明其他國家和地區對中國投資有所上升,投資來源地更加多元化。在前十位投資來源地中,金額和比重上升的有香港、英屬維爾京群島和德國,其他七個來源地金額和比重均為下降,下降幅度較大的是日本、韓國和美國。

  第三,中外合作企業投資實現增長,外商獨資企業投資額比重繼續上升。根據外商投資統計,前三季度批准的各種方式的投資專案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其中中外合作企業的下降幅度最大。但從實際投資額來看,中外合作企業投資實現較大幅度的增長,說明這種方式的投資規模明顯提高。此外,外商獨資企業投資額同比增長了1.2%,在全部直接投資中的比重達到73.2%,比上年同期又上升了2個百分點,延續了近十幾年來獨資方式比重不斷提高的趨勢。與之相反,中外合資企業投資同比下降了5.2%,在全部直接投資中的比重進一步下降到23%。 
  (見表2)2006年1—9月外商投資方式結構
  
  第四,中西部地區利用外資明顯減少,東部地區外資比重繼續上升。進入2006年以來,東、中、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均有所下降,其中中西部地區的下降幅度比較明顯。1—8月外資統計資料顯示,東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337.1億美元,同比下降0.7%;中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23.4億美元,同比下降17.2%;西部地區實際使用外資11.4億美元,下降7.37%。由於下降幅度不同,各地區吸收外資佔全國的比重也出現相應的變化,東部地區的比重進一步上升,達到90.7%,比去年同期高1.3%,延續了過去幾年不斷上升的趨勢。中部地區佔比為6.3%,比去年同期下降1.2%。中部地區比重在2004年時曾達到11%,說明過去兩年來這一地區的利用外資形勢波動較大。西部地區佔比為3.1%,比去年同期略有下降。總體上看,長期以來外商投資“東重西輕”的不平衡狀態不但沒有得到改善,反而存在進一步加劇的可能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