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 
中國經濟:新規劃的精彩脈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27 15:38:12  


自主創新能力,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
  中評社訊╱題:中國經濟:新規劃的精彩脈動 作者:張銳(廣州),廣東技術師範學院經濟學教授

  告別「十五」走進「十一五」,中國經濟在更厚實的依托中帶給了人們豐富的猜想空間。而伴隨著未來五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的出爐,中國經濟的脈動軌跡已經清晰地展現在公眾面前。
  
  建築創新高地

  作為一種全新的發展模式,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被納入到了「十一五」規劃的戰略大盤之中。而支撐這個大盤的就是國家、社會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從擺脫傳統桎梏中闊步走來的中國經濟,不斷破解著前行中的一系列重大發展命題。在近期視察時,胡錦濤總書記將自主創新說成是牽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支點和事關國家全局的政治謀略。他強調,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是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支撐,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重要支撐,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支撐,也是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支撐。這就意味著,中央高層近年來一再強調的自主創新將由理念上升至運籌層面,並將作為「十一五」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進行部署實施。

  經濟增長方式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始終懸而未決的詬病。雖然在十年前的「九五」計劃中就已經明確地提出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的宏大思路,但由於歷史的慣性,十年來中國經濟增長方式並沒有實現有序的改良和轉軌,重速度、重數量,輕質量、輕效益,高能耗、低產出的情況仍然嚴峻。一言以蔽之,中國經濟發展依然沒有擺脫過去發達國家以犧牲環境資源為代價的老路。而一個必須面對的事實是,資源、環境的約束已經構成了中國經濟的巨大瓶頸,因此那種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已難以為繼。依此審視,「十一五」期間的經濟增長方式轉換,必須突破傳統狹隘的發展思維方式,把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放在「四位一體」(經濟發展、社會發展、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發展、人自身的全面發展)中去把握。

  不錯,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不斷刷新著歷史的記錄,但伴隨著經濟的一路快跑,中國的就業壓力卻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緩解。其重要原因就是產業結構失衡,第三產業發展滯後於整個經濟的結構轉換過程,因此,傾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將成為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亮點」。

  值得注意的是,鑒於當前第三產業過於依賴「生活型」服務業的低質量結構,「十一五」時期將加快發展金融、保險、咨詢、物流等知識型服務業或「生產型」服務業,致力於服務業的結構升級和增強服務業的競爭力,以此作為調整第三次產業結構的突破口。

  經濟的發展最終離不開科技的有力支撐,因此,作為一個大手筆,中國未來的自主創新將滲透於科技領域。國家有關部門在為「十一五」規劃的科技發展戰略提出目標和建議時,以「協同集成、自主創新、重點跨越」十二字為指導方針,力爭到二○一○年初步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開放型經濟相適應的、符合中國大國地位的國家科技創新體系,並在一些局部領域實現技術重大突破跨越發展。
  
  擎起「共富」大旗

  分配制度扮演著經濟發展的「發動機」角色,而全面掃描中國的大政方針,幾乎沒有任何話題能像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那樣令全民牽腸掛肚。因此,當中國改革開放發展思路中佔據了二十多年的一個重要命題──「先富論」在「十一五」規劃中被逐漸稀釋和淡化,代之而起的則是「共同富裕」的主調被確立之後,輿論和民眾給予了前所未有的掌聲。

  從世界範圍看,人均GDP達到一千美元後的一段時期是社會矛盾激化、易出現反覆的時期。正是如此,專家們認為未來五年將是中國經濟成長的一個非常關鍵和敏感的時期。中國應該努力規避風險,避免重蹈一些國家的覆轍。具體而言,就是讓最廣大的群眾充分享受到改革和發展的成果,彌合貧富差距和城鄉差距。

  作為國際上衡量貧富差距大小的重要指標──基尼系數在中國同樣十分地不樂觀。所謂基尼系數,是全球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為研究貧富差別問題而建立的一套預警機制,它是全世界公認的、衡量貧富差別是否適度的一根標竿。一般而言,零點四正是基尼系數的「警戒水位」。而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統計數字,中國目前的基尼系數已經突破了零點四,達到了零點四五。佔總人口百分之二十的最貧困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祗有百分之四點七,而佔總人口百分之二十的最富裕人口佔收入或消費的份額高達百分之五十。依此分析,中國社會的貧富差距已經突破了合理的限度。而在貧富差距可能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教育不公平在可怕地蔓延,貧困人口在不斷地復制。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