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 3 】 
「厭華」情緒與中日關係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3-13 15:56:45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由党首福岛瑞穗(左三)为团长、前首相村山富市(右二)为顾问的日本社民党代表团。
  中評社訊╱題:「厭華」情緒與中日關係 作者:晉林波(北京),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亞太研究室主任、博士

  •日本的「外交民意測驗」結果說明了甚麼?
  •「恐華」與「厭華」為何在日本大行其道?
  •為何說中日兩國相互抱有強烈的不滿情緒?
  •日本的「危機意識」對未來中日關係發展有何影響?

  日本社會「厭華」情緒蔓延

  二○○四年十二月十八日,日本內閣府公佈的二○○四年度「外交民意測驗」結果顯示,日本國民中對中國抱有「親近感」的僅有百分之三十七點六,比二○○三年下降十點三個百分點,成為一九七八年以來同樣內容統計的歷史最低點。與此數字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對華感到「不親近」的卻高達百分之五十八點二,比二○○三年上昇十點二個百分點,創下了該項統計開始以來的歷史新高。

  一般而論,任何民意測驗的數據都有一定的偏差,甚至還有不可信之處,但是,如果是一項長期持續的調查統計,它所反映的總體發展趨勢是不可忽視的。日本內閣府的「外交民意測驗」始於一九七五年,每年進行一次,它是日政府為掌握國民對外意識的變化,並為制定對外政策提供參考數據而進行的一項可信度較高的調查。自一九七八年以來,有關日本國民對外國「親近感」的調查一直是該民意測驗的重要內容。在八十年代末以前,日本國民對華「親近感」年度平均值在百分之七十以上,與一直佔據首位的美國相差無幾;一九八○年曾一度高達百分之七十八點六,超越美國,創下了該項調查的年度最高紀錄。然而,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對華「親近感」卻不斷下降,以致去年降到不足百分之四十的曆史最低點。

  在考慮兩個國家之間的雙邊關係時,如果說這種「親近感」的起伏昇降並不值得大驚小怪的話,那麼「不親近」感的大幅度上昇卻是值得關注的事態。因為雖然「不親近感」之中也包含「無興趣」或「漠不關心」的成分,但是感情上的「疏遠」甚至內心深處的「反感」和「厭惡」無疑是其重要構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不親近」感的持續上昇同時包含著「疏遠」、「反感」和「厭惡」成分的增大。事實上,伴隨著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對華「不親近」感的直線上昇,日本社會上的「厭華」情緒在近年來一連串的中日正面衝撞事件中不僅以「過激反應」的形式表露無遺,而且還呈現出進一步蔓延擴散的態勢,並逐漸取代以往的「親近、友好」的主流對華觀念的勢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