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高價種植牙不該成為“啃不動的硬骨頭”
http://www.CRNTT.com   2021-12-14 12:06:41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據人民網報道,“不看牙,牙疼;看完牙,心疼。”“如果種全口牙,相當於在縣城買套房。”提起種植牙,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貴。種植一顆牙動輒一兩萬元,且不納入醫保報銷,令不少患者感覺壓力很大。

  所謂種植牙,就是將純鈦金屬制成的種植體(人工牙根),植入缺牙部位的牙槽骨內,當骨結合完成後,於其上方安放相匹配的人工牙冠。由於可以獲得與天然牙功能、結構及外形十分相似的修復效果,受到患者青睞。

  人們不禁要問:種植牙雖好,但為何那麼貴?有沒有降價空間?

  據專業機構分析,種植牙最大的支出就是種植體——單個人工牙根價格在3500元-12000元之間,占整體費用的50%。在高昂價格的背後,某些“玄機”耐人尋味。據說,“近萬元一顆的進口種植體,將近一半費用用於‘鋪市場’”,就連廠商人士都認為“牙耗材價格背離真實價值”。這之中,難掩巨額的“推廣費用”甚至“灰色公關”。如此高的“隱性成本”卻要實實在在地由患者買單,這麼大的“水分”實在應該擠一擠。

  此外,種植牙屬於醫療服務,流程複雜,技術要求高,要由富有經驗的專業醫生操作,患者要多次就診,醫生的人力成本不低。簡言之,這部分收費的標準需要有關部門科學嚴格規範。

  面對高昂的種植牙支出,有人呼呼將其納入醫保,通過集中帶量採購的方式擠壓價格水分、減輕患者負擔。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有人大代表也提出相關建議,引發網友熱議。上述願望當然是好的,但現實也要考量。

  一方面,醫保的功能定位是“保基本”,醫保基金必須考慮承受力以及支付的可持續性。另一方面,費用較高的種植牙並非缺牙修復的唯一方式。所以,國家醫保局在回應人大代表的相關建議時表示,目前各地對眼鏡、義齒、義眼等器具均不納入基本醫保支付範圍。同時,有關部門指出,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根據自身經濟發展水平和基金承受能力制定合理的支付標準。應當說,這是一種實事求是的態度,也表現出因地制宜的靈活性。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