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莫讓消費者頻頻為食品安全“潛規則”買單
http://www.CRNTT.com   2021-12-14 12:07:35


  中評社北京12月14日電/據新京報報道:記者近日在無錫市兩家星巴克門店臥底調查發現,一些門店頻繁觸碰了食品安全的紅線:食材過期後仍繼續用,做成多款暢銷飲品售出;主管、店員“言傳身教”篡改保質期,有的食材被人為“延保”一周;承諾“開封後不過夜”的糕點,第二天偷偷上架。(12月13日 新京報)

  此前,河南學生集體嘔吐事件尚未平息,而螺螄粉吃出蟲卵、華萊士漢堡吃出蟑螂等食品問題也仍在百姓的記憶中。現在,以“嚴格執行食品安全金標準”為承諾的高端消費品星巴克也上演食品安全問題,奉行著食品安全的“潛規則”。不少網友感嘆,關於食品,我們還能相信什麼?

  為何食品安全頻頻出現問題,“潛規則”甚至被“言傳身教”?究其原因,是利益驅使。當下,餐飲業普遍存在利潤低的現象,部分分店為達到總店的標準,不惜使用過期食材、篡改保質期以維持一定的盈利水平。簡單來說,就是丟掉食品的成本需要分店自己承擔,但他們承擔不了,所以孕育出“潛規則”。

  保證食品高標準與賺取高利潤的平衡木,難免會失衡。這種失衡的情況將促使企業壓榨員工,甚至鑽監管和法律的空子進行使壞。加盟商審批許可時提高選址的標準,分店的利潤空間小。若星巴克等諸類品牌想繼續遵守承諾,不妨給利潤低的分店給予一定的補貼或者優惠活動。畢竟,不是所有的分店都能賺取一定的利潤維持經營,也不是所有門店都人流量大。一家好的餐飲業規模化後,應建立起良好的門店經營系統,以改善經營條件,擴大其運營空間,保證食品安全供應。

  其次,本次事件不管是寥寥個案還是整體現象,從業人員脫不了幹系。無錫兩家門店的工作人員默許食品安全“潛規則”並一以貫之,喪失了最基本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感。食品安全終究是“人”的因素在左右,若其嚴格按照食材標準選取,保持良好的衛生狀況,此類事件或許可以避免。但實際操作中,基於盈利的壓力,唯利是圖的情況難以僅靠道德遏制,這些不是出資金培訓從業人員遵守所謂的原則就能解決的,歸根到底,食品供應鏈缺乏行業自律管理體系,以及嚴格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

  我國食品生產流通屬於“分段管理”,由於監管的對象往往規模小、數量多以及監管機制運轉不暢等因素,監管效率不如人意。發生諸類事件時,法律約束雖“嚴”入人心,懲處力度卻難以達到讓違法違規者痛改前非的效果,部分企業受到處罰後仍屢次觸碰食品安全的紅線。人們不斷建立起“外食不衛生”的觀念,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令食品經營者降低衛生要求,由此形成惡性循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