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發揮好消費和投資穩增長作用
http://www.CRNTT.com   2023-08-11 08:58:41


  中評社北京8月11日電/最近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當前經濟運行面臨新的困難挑戰,主要是國內需求不足,要積極擴大國內需求,發揮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投資帶動作用。

  經濟參考報發表國家信息中心博士後婁飛鵬文章分析,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需要充分發揮製造業體系規模最大、門類最齊全和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從外部形勢看,雖然2020年和2021年,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都達到20%以上。但是,2022年以來,受全球疫情衝擊和地緣政治衝突等因素影響,美歐等發達國家為應對通貨膨脹快速收緊貨幣政策,導致全球經濟增長快速下降,進而對中國出口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下降。長期而言,逆全球化暗流湧動,歐美國家推動製造業回流等,同樣不利於中國外需擴大。面對複雜嚴峻的外部環境,需要總結歷史經驗,結合實際情況突出做好穩增長工作,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著力擴大國內需求。

  從歷史經驗看,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是中國應對外部衝擊、穩定經濟運行的有效途徑。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受危機影響中國以美元計價的出口規模在1999年上半年和2009年全年均是負增長。面對危機發生及其可能對中國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在危機當年,黨中央均審時度勢,前瞻性地提出擴大內需戰略部署並實現穩增長。從GDP增長數據看,1999年和2009年經濟增長中,在外需收縮對GDP增長貢獻率為負的情況下,中國消費和投資需求合計對GDP增長的貢獻均超過100%,有效實現了穩增長。

  文章指出,中國需要從消費和投資兩方面發力,著力擴大內需。當前,中國在擴大國內需求方面既有優勢,也面臨新問題。優勢方面體現為,中國產業鏈供應鏈完整、彈性較強;隨著經濟發展水平提高,14億人口收入和消費水平提高,國內大市場具有更大的消費需求潛力;開展重大項目建設、新基建投資等也有較大市場空間。問題在於,經過多年的加杠杆,居民部門杠杆率較高,繼續提升的空間有限;盲目擴大投資不可持續,更不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

  因此,在著力擴大內需過程中,需要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在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共同發力,以自主可控、優質有效的供給滿足和創造需求,以規模擴大、結構升級的內需牽引和催生優質供給,更好推動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提高供給和需求的適配性。圍繞新發展格局要求,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充分釋放消費和投資需求,用好宏觀調控政策,實現經濟在更高水平上的動態平衡。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