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
http://www.CRNTT.com   2024-01-04 08:36:42


  中評社北京1月4日電/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互促共進、協同發展,是順應城鎮化發展大勢,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實現城鄉經濟共同繁榮和融合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各類要素雙向流動,推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形成城鄉融合發展新格局。日前召開的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暨省委經濟工作會議也進一步明確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百千萬工程”建設加力提速。

  南方日報發表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教研部主任、教授胡霞文章認為,解決高質量發展的痛點和難點,既要跳出城鎮看城鎮化,也要跳出鄉村看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以統籌兼顧實施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為抓手,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為目標,推動城鄉從不平衡發展轉向協調發展,再走向城鄉融合發展,最終實現城鄉統籌、城鄉一體、產城互動,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城鎮化,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等方面的全面振興。

  文章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突破口。城鄉融合發展體現為城鄉空間、城鄉經濟、城鄉基礎設施、城鄉公共服務、城鄉生態環境的多維融合。城鄉空間融合是在保存城市和鄉村兩種地域形態的前提下,城市與鄉村吸收對方的優點並相互滲透,城市要有美景與生態,鄉村要有基礎設施健全與生活便利。城鄉經濟融合是城鄉融合的核心,其目標就是突破城鄉二元結構的束縛,形成各有側重、有機組合的區域經濟整體。其中,城鄉產業融合是城鄉經濟融合的關鍵,通過城市和鄉村產業的協調,形成優勢互補、分工合理、發展協調的產業布局體系。城鄉基礎設施融合是指把城市和農村作為一個有機整體,不斷加大農村基礎設施投入,在交通運輸、郵電通信、供電供水等生產性設施和科技教育、衛生文化、金融保險等公共生活服務設施等方面實現一體化。城鄉公共服務融合主要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補齊農村在教育、醫療、社保、養老、托育等基本公共服務上的短板,積極推進城鄉教育、醫療、社會保障一體化,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城鄉生態環境融合是指城鄉物質、能量循環途徑完善,信息傳遞渠道通暢,嚴格控制污染源,使城市生態環境鄉村化、鄉村環境城市化。

  文章分析,暢通城鄉要素流動是加快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路徑。統籌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就是要逐步改變長期以來城鄉體制分立、管理分治、發展分隔的二元經濟社會結構,形成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建立健全城鄉之間資源流動、要素市場化交流和集約配置的體制和機制,實現城鎮與農村不同區域各個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以城市發展帶動和促進鄉村發展,以工業發展帶動和促進農業發展,推動城鎮和鄉村的協調共進。關鍵的環節是要按照建立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構建連接工農、溝通城鄉的統一融合的市場體系,實現城鄉生產要素的自由合理流動,以市場機制為基礎優化配置城鄉資源,構建城鄉要素雙向流動通道。暢通全面盤活城鄉兩端資源,逐步弱化附著在戶籍制度上的各項福利制度,強化居住證制度下的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打通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制度通道。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通過改革完善農村承包地制度、穩慎改革農村宅基地制度、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制度等多項舉措,打通“三塊地”之間的轉化渠道。建立健全城市人才入鄉激勵機制,著重打通人才下鄉的政策堵點,健全鄉村人才“育、引、用”機制,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促進各類要素更多流向鄉村,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動能。

  縣域是推進鄉村振興、實現城鄉融合的關鍵紐帶和重要載體。目前廣東縣域經濟在城鄉融合中的支撐力不足,長期以來虹吸效應導致人口、資源、產業加速向珠三角核心城市轉移,廣大縣域對產業轉移的承接力受限,實體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要學習借鑒浙江“千萬工程”發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進機制,進一步推動廣東“百千萬工程”提質增效。一是進一步推動擴權賦能強縣,激發縣域內生發展動力。二是深化鎮街體制改革,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三是激發縣鎮村發展活力,加快承接產業有序轉移,推動產業升級和創新發展。四是加強政策宣傳和培訓,提高農民和企業對政策的認知度和參與度。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