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鄉村數字治理應把握七對關係
http://www.CRNTT.com   2023-07-26 09:15:56


  中評社北京7月26日電/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強調“完善信息化支撐的基層治理平台,提升鄉村治理效能”。以數字治理促進鄉村治理提質增效成為當前的迫切要求。近年來,在各級政府大力支持和社會資本積極布局下,鄉村治理數字化取得明顯成效,但仍面臨多重挑戰。

  農民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蘇嵐嵐、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史鵬飛文章認為,為實現鄉村數字治理包容、開放、惠民和可持續發展,需堅持系統思維、辯證思維和創新思維,著力把握好以下七對關係。

  把握好技術供給與技術需求的關係。立足村莊發展基礎和資源禀賦,挖掘各類村莊的差異化治理需求,實施通用模塊和個性化模塊設計相結合的平台建設理念。重視老年人、低收入群體和殘疾人群體的數字技術需求,推進智能手機以及金融助農、便民服務等機具的適老化改造。從稅收、信貸、貼息、補貼等方面優化對社會資本投入數字治理的財政和金融支持,創新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健全多元主體投入聯動機制。

  把握好工具理性和制度理性的關係。避免對數字治理工具理性的過度追求,樹立以社會性和人本化為核心的價值取向,釋放村民自治的合理空間。加強組織創新、建立容錯糾錯機制,注重應用數字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摒棄片面強調軟件下載量、註冊量、瀏覽量等數量指標的陳舊思路,引入長期用戶活躍度、用戶滿意度、平台可持續性等質效指標,完善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

  把握好精英引領帶動與大眾充分有序參與的關係。進一步健全村幹部選拔、經濟能人激勵及村民有序參與的多重機制,改善數字接入條件、拓展應用場景、激發主體創造性。多措並舉推進農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依托網格員、信息員開展數字治理進村入戶,並加大對弱勢群體的數字幫扶力度。持續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育,盤活用好“田秀才”“土專家”的數字能力,並加大對返鄉創業人員的政策傾斜,破解數字治理的人才瓶頸。

  把握好線上治理與線下治理的關係。分類分階段推進治理場景的數字化改造,重點加快黨群教育、村務管理、民主監督、公共安全等群眾需求普遍較高領域的數字化。強化線上線下服務內容的銜接與服務標準的統一,推進網格化與數字化治理的協同,完善線上線下同頻的監督管理機制。持續優化線上服務流程、改進服務體驗,加強業務協作,促進數字治理精度和溫度的統一。

  把握好數字鄉村治理和智慧城市治理的關係。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縣域統籌規劃,注重補足偏遠及發展滯後鄉村的短板,推進智慧交通、智慧物流等方面的統一調度管理。採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發揮城市資源優勢、推進鄉村數字化人才培育,並引導城鄉居民利用數字資源開展合作。建立政府、金融機構、企業等主體之間的常態化溝通協作機制,有序推進城鄉治理平台的整合。

  把握好鄉村數字治理與數字經濟的關係。加快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等全產業鏈環節數字化,持續完善聯農帶農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不斷提高惠民程度。聚焦和美鄉村建設與農民福利改善,不斷提高治理決策的科學性、精準性和高效化,有效支撐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高質量推進農村“三資”管理、積分制治理、產權交易服務、智慧農業監管等大數據平台建設,加快涉農信用信息數據歸集和數字化信用體系建設,推動農業產業與治理數字化平台的功能整合。

  把握好數字治理與數據治理的關係。健全國家及地方大數據中心、涉農、網信辦等多部門的聯席工作機制,加強制度法規、標準規範、數據安全等方面的頂層設計,完善數據產權界定、流通交易、安全維護及價值開發機制。加快省市縣大數據中心建設,樹立數據全生命周期的治理理念,統籌數據采集、質量控制、動態維護、開發利用,分級分類推動非涉密數據共享。推進數據要素多重價值開發,重塑信用體系、革新組織模式、優化傳統要素配置結構,健全大數據輔助治理決策的機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