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長江村裡話振興:一棵蔬菜種出鄉村新圖景
http://www.CRNTT.com   2023-07-25 11:47:14


  中評社北京7月25日電/據新華社報導,“這個大棚裡的毛白菜剛剛發芽,再過20幾天,就能上市送到市民餐桌上。”在武漢市江夏區金口街道長江村,武漢紫金蔬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彭傳紅一邊向記者介紹,一邊用手機操控打開大棚澆水系統,數秒鐘後,細密的水霧噴灑在了嫩芽上。

  從過去的人工勞作,到如今的智能化控制,一棵菜,在長江村裡種出了新變化。

  長江村位於長江之濱,距離赤磯渡口僅500米。這裡地處要塞,土壤肥沃,村民們過去長期靠打魚、種棉花、種水稻為生。

  “因為打魚種田都賺不到什麼錢,上個世紀末很多人選擇外出打工或進工廠工作,留下大片的土地荒蕪、無人耕作。”長江村村支書陳定發說,2003年村集體流轉了400畝土地,以種植露天蔬菜為主。然而,由於技術設備有限,產量不穩定,市場競爭力弱,年年虧損。

  轉機發生在2013年。“我們修建了50畝蔬菜大棚,之前露天一年只能種兩季,而大棚裡一年能種六七茬蔬菜,產量高了,還能反季節出售。”提起當年的探索,陳定發難掩興奮地說,“一畝地投資7000元,當年就賺了兩萬元,起到了很大的示範帶動作用,村民們紛紛加入,現在村裡大棚蔬菜核心種植面積達2400畝。”

  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快生菜種植漸成規模,長江村很快成了武漢市的重要“菜籃子”之一。“但想要更進一步發展,卻感到吃力。”陳定發解釋說,村裡一直採用傳統簡易的蔬菜大棚種植方式,且缺乏專業的分揀中心、物流交易中心等產業配套設施。

  鄉村振興需要聚集各方資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落地見效,武漢市近年來開展“國企聯村”行動,武漢城市發展集團與江夏區金口街道包括長江村在內的6個村莊結對,投資新建了湖北金口農貿蔬菜物流交易中心。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