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抓住“機器人+”產業重大機遇
http://www.CRNTT.com   2023-09-26 07:32:28


普遍裝備“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方式,將成為中國工業生產體系的技術結構新形態。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當前,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2.2萬套,同比增長5.4%;工業機器人裝機量占全球比重超50%,穩居全球第一位;產品速度、可靠性、負載能力等各項指標不斷提升,部分產品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達8萬小時,最大負載能力由原來的500公斤提升到700公斤。工業機器人呈現向各應用場景加速普及推廣的態勢。

  經濟日報發表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金碚文章表示,普遍裝備“工業機器人”的生產方式,將成為中國工業生產體系的技術結構新形態。人們可以看到,不知疲倦、操作精準、能量超人的工業機器人,將逐步替代一些艱辛、危險和惡劣環境的勞作,工業生產場景將煥然一新,其中的“人—機”關係將徹底變革,自然人可以指揮機器人進行直接生產活動。

  作為“世界工廠”,中國工業生產規模已居世界第一位,並具有按產業門類劃分最為齊全完整的工業生產體系。以此為基礎,向更高水平攀升,全方位技術迭代升級,將助力實現轉型發展。其顯著表現之一,就是工業機器人廣泛使用和大量生產,並成為一個具有獨特性質的產業類別。

  文章指出,機器人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產物。從人到機器,再從機器向機器人的技術演進,是一個不斷從低級向高級技術迭代的過程,而且,技術迭代必須在市場經濟的供需環境中推進。換句話說,機器人的發展不僅是由技術供給推動,也是由市場需求所拉動。中國生產技術迭代和素質提升,突出表現為工業機器人的市場潛力釋放。巨大的工業生產規模,使中國具有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工業機器人產業供需兩旺,具有向諸多產業領域廣泛滲透的極大張力。

  文章分析,可以預見,工業機器人的運用不僅能使工業生產效率顯著提升,而且將推動諸多行業領域發生顛覆性變革。例如,采掘、物流、建築、農牧、救援、公共安全、醫療衛生、消費服務等行業,都是機器人可以大顯身手的領域。機器人技術的廣泛應用,將使相關行業的組織行為方式發生革命性變革,在生產服務和消費服務及安全保障方面,機器人將成為人類經濟社會生活不可或缺的成員,即使最基本的生活需要——食、住、行、醫、養等,都須有機器人的參與,就像所有人今天的生活都無法離開手機一樣。未來的世界將是機器人無所不在的社會,整個社會生產和社會生活的場景都將徹底改觀。

  機器人的角色功能還將從被動向主動演化。某些創新、創作、創意性的智力產品生產等新賽道,也是高智能機器人可以進入的產業或領域。從技術進步的大趨勢看,從操作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的發展,合乎邏輯地體現了工業化從手工工藝、機械製造、自動化生產向智能化生產及人工智能主導演進的方向。智慧型機器人將成為技術頂尖而可普及應用的高端設備產品。

  文章認為,機器人技術和角色功能的高端化並沒有改變工業化的基本邏輯,而是更突出地表現了工業化的有效路徑:高技術特質絕非“和者蓋寡”、只能供給少數人的特供品,相反,越向技術高端發展,越具有普及推廣的要求;新技術的發明應用,實質上是助力人手、人腦、人體的能力提升,機器人的特質則可以使人手、人腦、人體的能力提升融為一體。而且,提升主體不是“個人”而是“眾人”。機器人的高級化和平民化,可以顯著縮小個體能力差異,使弱者也可以正常工作生活,有助於社會公平。從這一意義上說,機器人不僅具有技術經濟功能,也有積極的社會功能。

  機器人的普遍應用,還將對工業文化和社會經濟文化產生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機器人+”不僅是工業生產方式的進步,而且是進行生產活動和享用生產成果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方式的變革。“世界工廠”的技術迭代將使工業精神和工業文化進一步現代化,“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物美價廉”“以稀為貴”“品牌價值”“高端奢侈”等傳統工業文化,將被賦予新的技術能力和精神內涵,社會價值觀念也將隨之發生變革。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