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直升機在救災時並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有所側重,重點執行搶運傷員的任務。
王亞男介紹,汶川地震時,針對堰塞湖的重型直升機就嚴重不足,只能依靠俄羅斯的“米-26”;而目前,我國可執行救援任務的中型直升機也只有“黑鷹”和“米-17”。
中國工程院院士、航空動力專家劉大響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災害救援上,我國的直升機與世界先進水平還有一些差距,主要體現在救援裝備數量太少,救援機型不配套,因此應該加大直升機的研製力度。
另一方面,營造可供直升機使用的環境也尤為重要。在王亞男看來,在每一個鄉鎮地區都建設直升機停機坪顯然不現實,但可以利用現有的資源進行合理規劃。比如,可以在足球場、街心廣場中留出一定的空間,高壓線等線路在這個方向可以採取地下填埋的方式。另外,要建立一些臨時導航站,以便在緊急情況時投入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