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專家:中國航母列裝不怕對號入座 具威懾含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6 08:56:09  


 
  因為一般航母飛行員配備,西方一般是1.5個飛行員一架飛機。一架飛機多一點飛行員,在戰爭環境下,可以“歇人不歇馬”。艦載機出動的頻率越高,說明你留空作戰能力越強,所以飛行員需要多配備一些。這些就要在形成實戰能力之前,我們的艦載飛行員要達到一定的數量。

  主持人:而且人的因素是非常關鍵的。

  尹卓:對非常重要。如果按艦載20多架飛機來算,就要配30到40多名飛行員。還要配備空勤機組,另外還有維修人員跟艦上的配合,因為艦上的維修人員有多類,比如武器彈藥維修,那也是非常複雜的,因為戰機可以帶多種彈藥。

  主持人:所以航母上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呢?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它不光是一架飛機、一個駕駛員的問題,它涉及到很多方面。

  尹卓:是綜合大系統,大的體系。

  主持人:像您這樣說的話,我都覺得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實際操作之中肯定更困難,所以需要不斷的磨合再經過很長時間的海試過程,可能這個航母才能真正形成一定的戰鬥力。

  尹卓:是的。

  主持人:那麼我們了解一些軍事常識的朋友都知道,航母是一個編隊,它不可能單艦出去,那完全就是一個大靶子。它一定配備很多海面上的、水下的、包括空中的一個立體作戰群。那麼我們今天是第一艘航空母艦交接入列,真正到了未來我們具備編隊作戰能力,恐怕還要經歷一個過程?

  尹卓:是的,一般從無到有,從建造第一艘航母到真正形成作戰能力周期,根據世界上經驗都是比較長的。我們以法國為例,因為我曾在法國軍事學院學習過,我們當時做作業經常使用航母編隊的案例。法國是二次大戰之後開始擁有航母,大概在1946年。法國接收了航母,開始是租界的,然後由英國、美國給他培訓飛行員和甲板一些操作人員,整個全套系列都是由英、美給培訓的,艦載機飛行員是在美國訓練。就是在這樣條件下,他形成作戰能力應該說也是十年以後,到1956年蘇伊士運河事件,才標誌著法國航母編隊完全形成實戰能力。因為蘇伊士運河事件中法國的航母到位了,對埃及入侵的時候,航母參與了作戰。

  主持人:這個周期需要這麼長時間?

  尹卓:是的,因為他在整個越南戰爭期間,法國在上世紀50年代打了越南戰爭,對越南當時胡志明領導下的武裝力量實施空中打擊。但是當時出的事故還是相當多的,大大小小出了事故大概有100多起,這就說明航母編隊形成一個作戰能力有一個較長的周期。

  剛才我講從戰位到部門、部門到全艦,然後航母平台和艦載機的培訓,然後航母跟整個護衛編隊的一個配合。還有護衛編隊訓練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空中來的、海上、水下來的都要進行訓練,才能絕對保證這個航母的安全。因為航母上有上千人,一旦被擊沉傷亡是比較大的。對國家還是標誌性的成功或者損傷,這個意義相當大,因此大家非常謹慎。雖然我們說形成作戰能力是比較長的周期,但未必我們中國一定要這麼長時間,這就看我們訓練的方式,如果更加科學、組織更加合理,效率更高,也可能我們會提前形成作戰能力,這個也不能排除,但是總體來說應當是比較長的周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