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環球時報:學會使用航母 比擁有航母更重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6 08:05:02  


記者采訪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艦長張崢、政委梅文。
  中評社北京9月26日電/中國首艘航母“遼寧艦”昨天正式服役,這是中國海軍史上偉大的一天,也是中華民族全面復興路上的一個重要節點。航母給中國帶來的很可能比提升海軍遠海作戰能力要多得多,而且這一切來得正逢其時。

  環球時報今天發表社評說,中國海軍在變得強大,這非一天兩天的事,但“遼寧艦”入列把這個進程勾勒得十分清晰。“遼寧艦”最終形成戰鬥力大概還需要一段時間,中國國防現代化也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昨天我們看到重大的階段性成果,我們更加相信類似的里程碑不斷在前方等著我們,中國人的自信有了新的支撐。

  航母服役在把中國發展朝著新方向拉動得更加立體。中國崛起的底盤之寬大、之厚實得到新的證實。這個國家往前走似有源源不斷的後勁,它作為前途無量的21世紀大國在被世界看好。

  “遼寧艦”服役與其他國家買一艘或者造一艘航母的意義不太一樣,這其中的不同各國分析家都心領神會。航母同中國崛起的大勢合為一體才會有其戰略意義的全面釋放,反過來有航母的中國比沒有航母的中國也才更讓世人感覺成長的迅速。 

  世界看中國有著豐富的歷史及現實參照物,而中國人看自己,對不確定性的感受更容易很強烈。我們站在哪裡,走向何方都缺少令我們深信不疑的坐標,我們只能從一次次成功和受挫中摸索和領悟。 

  中國復興的動機十分樸素,我們就是因為孱弱得太久,屢遭欺淩,想重新贏回正常的發展和尊嚴。但是走著走著,世人在幫助我們整理中國崛起的雄心。這種整理是情不自禁的,經驗主義的,也有相當是出於敵視和不懷好意的。我們被推向世界力量和權力重新分布的關鍵角色,我們很無奈,甚至有點惴惴不安。 

  歷史的角色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也不是誰想逃避就能逃避得了的。中國今天的崛起之路更多是走出來的,而非設計出來的。我們獲得了一個百年甚至千年難遇的重大機會,但我們也要承受普通國家和民族不需承受的沉重壓力。 

  這很難說是我們的選擇,這更像是我們的宿命。與其猶豫和躲閃,順勢而為,盡量由我們自己把握命運的方向和節奏,或許是我們最應當做的。 

  駕馭如此複雜的局面和進程,我們的坦然和自信比任何單項工具的獲得都重要。我們的視野很難跳出自己的歷史、利益和因為不願失去而產生的種種擔心,所以我們需要不斷的鼓舞,不斷得到抵禦壓力和不被挫折摧垮的精神力量。 

  社評指出,航母是中國構建力量的里程碑,希望它同時成為中國人心理上更強大的里程碑。我們應更確信“30年河東,30年河西”的確在發生,中國的全面發展不可阻擋,我們的缺陷會被一系列從無到有、從有到精補足,我們應同種種自卑做歷史性的告別。 

  航母是作戰平台,但一兩件新式武器的出現不會改變中國的戰略,也不會最終改變戰爭的勝負,只是給中國增加一個籌碼。用在中國人的手裡,就是和平的盾牌。航母必會加強中國在釣魚島及南海爭端中的地位,但擁有了航母級別之上的軍事能力之後,我們看問題的方式可能同樣會變化、升級。強大的、並且自信的中國會增加亞太的平衡,會讓各方更冷靜,增加西太平洋局勢的從容。 

  中國進入航母時代,學會使用航母比造出航母一點也不更容易。希望我們成為合格的航母擁有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