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軍專家稱中國要成“藍水海軍”為時尚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3-12 08:31:08  


 
   輻射範圍

  中國和美國對解放軍發展分析最常見差別是由兩個因素共同造成的:範圍和強度。向水中投入石子,會形成波紋,向外擴散,最後在這一過程中慢慢消失。和這種現象一樣,就國內而言,中國軍事能力快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在更遠的地方,其軍事進展卻要緩慢地多。不過,太空領域是一個例外。中國的太空能力分布更均衡,因此其影響力更具全球性。另外,在網絡環境中,物理距離基本也不會造成影響。

  這種情況稱為“兩軍故事”有些過於簡單化,因為一些平台和武器系統在兩個領域都可使用,但這種說法卻體現了基本動態。車輛和裝甲在許多領域中是可以通用的。只用“層”或“級”的某一特點來描述中國總體軍事/海上實力並不準確,會從根本上誤讀中國的重要動態。

  一方面,誇大中國的軍事建設範圍是錯誤的:中國發展“藍水”力量投射海軍的速度,並不像部署較短程平台和武器系統那麼快(如在陸地、空中、海上和水下平台部署導彈)。另一方面,認為中國在遠海和近海面臨的的限制相同也是錯誤的,實際上,中國在軍事和外交方面的行動恰恰說明了相反的情況。

  像那些極力貶低解放軍重要性的人所做的那樣,把中美兩軍各方面逐一對比,並非可靠的辦法。事實上,這種做法只有在中美出現冷戰式的全球衝突時才有效,但不幸的是,這種情況不可能出現。中國正在尋求通過非對稱方式進一步保障其核心利益——通過非對稱戰略,中國就能夠在靠近其海上周邊的衝突中最大化自身優勢。

  底線:“反海軍”摩擦和海軍合作

  在可預見的未來,華盛頓和北京不大可能就近海地位及在該地區可接受的行動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鑒於在該地區的根本利益,北京正在發展“拒止”能力阻止美國干預近海事務。與此同時,華盛頓維持現有全球空中與海洋公域通行自由體系的承諾,使其站出來反對中國。

  因此,美國及其他國家海軍近期和中期面臨的關鍵挑戰並非中國初生的“藍水海軍”能力——事實上,中國的這種能力可為實質性的合作提供支持——而是中國迅速成長壯大的近海非對稱多軍種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美軍可能並未充分做好應對這種反介入體系的準備。事實上,華盛頓已經就這個問題展開了廣泛的討論。

  面對這種地緣政治環境,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辦法:正如中國對周邊國家影響力可能會刺激各國對霸權的恐懼一樣,訴求美國傳統國家利益的努力也可被視為是軍事包圍的一種形式。雙方必須明白個中的細微差別:表面上傳統與合理的行動可能引發對方最深切的憂慮。它們應該共同界定和平競爭的範圍。如果能夠智處理好這個問題,就能夠避免軍事對抗和霸權出現;否則的話,就必然會導致緊張局勢不斷升級。發現這個可以和平競爭的空間,盡可能將之擴大,並阻止中美關係受戰術和國內要求壓垮,都屬於外交任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