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美刊:解放軍在印度洋“轉守為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4-20 09:28:15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新華網消息:《美國海軍學會會刊》日前發表題為《毛澤東的“積極防禦”正轉向進攻》文章,以下為文章主要內容:

  中國正在印度洋逐步形成海軍勢力的雛形,這裡是推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海上進口來源。中國正以一種現代中國史上前所未有的進攻姿態踏入這片歸屬未明的領域。

  19世紀40年代的鴉片戰爭以來,驅動中國戰略的基本假設就是中國將在任何衝突開始時處於弱勢。中國的軍隊採取防禦策略,這樣他們就可以贏得扭轉局勢並發動決定性反攻所需的時間。的確,毛澤東就是基於這一原則確立了“積極防禦”戰略。

  環境的變化也改變了毛澤東的這種理論。現在中國在對外競爭中未必就是弱者。不過,中國到遙遠的印度洋採取攻勢代表著北京方面試圖擺脫自鴉片戰爭開始的長久的“恥辱世紀”。要在南亞建立真正進攻性的軍事實力,中國人民解放軍必須沿“外線”進入該地區,克服複雜的地形、中國“近海”的競爭需要以及來自占據了印度洋“內部陣地”的印度的反對。一切都有利於堅守陣地的防禦方。

  簡而言之,自明朝以來,中國首次能夠想像在印度洋進行積極的軍事部署。

  印度洋的遙遠,加上近海尚未解決的諸多問題,將對中國的戰略造成阻礙。另一方面,軍事技術方面的進展——尤其是據稱能夠對中國近海任何地方甚至印度洋海域進行打擊的反艦彈道導彈——則有望改變這種限制。如果中國海軍可以大範圍地依賴岸基火力支持,海軍指揮官就可能依靠較少的資源堅持下去,不僅在近海如此,在南亞這樣的遠方戰場也是如此。依靠遠程火力支持發動經濟型軍力部署的能力將減少近海的風險——使得北京方面更容易決定向外派遣艦船。雖然技術並不是一切,但它的確具有戰略意義。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