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稱,儘管美國根據中國的軍事現代化進程已經調整了其在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姿態,但其必須認識到該地區政治動態也是不容忽視的。在二十一世紀,南中國海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臨近水域將成為最具有戰略意義的水道。目前,中國80%的石油進口需要途經馬六甲海峽,日本和韓國也同樣依賴進入這些水域的水道。文章指出,美國應該繼續推行國防部長蓋茨所言“穩定內斂”的途徑,並始終通過《海上安全磋商協議》與中國對話這樣做。然而,對於美國而言,其還有另外兩種途徑可以確保這些重要的水道的開放。
首先,美國應該批准《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該公約規定專屬經濟區作為國際水路,戰艦可以自由通過。雖然一直以來美國都在該公約的框架下行動,但批准該公約卻可增加美國抗議對國際水域要求主權行為的力度。其次,美國應該遵守《總噸位法規》,並定期在南海進行自由航行演習,確保該海域的繼續開放。繼續將南海視為國際海域,有助於防止中國形成要求該海域主權的習慣。雖然這並非挑釁或積極的辦法,但卻是美國和國際社會對國際海域政策的延續。
最後,文章指出,如果對中國對南海的主權要求聽之任之,那麼就會使北京成為所有途經該海域的國際海上交通的“裁決者”,而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正如五角大樓年度中國軍力報告所顯示的那樣,中國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發展這類能力,但目前尚沒有跡象表明中國已滿足於現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