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專家:中國軍用大飛機研製需突破三大瓶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2 12:10:17  


 
  運七和運八的研製都遇到了問題,運七的發動機功率偏低,運八則在等待國產附件的到來。 

  就在運八首飛機後不久,西飛將0203號原型機散裝件及其運八飛機全部技術資料、部分專用工藝裝備轉交漢中基地,由當時陝西飛機製造公司繼續試制。漢中基地也因此由漢中殲擊機基地變為漢中大型運輸機基地。 

  一直到20世紀80年代初,運七和運八才進入小批量試生產階段,我國航空工業初步掌握了大中型窩槳運輸機的設計製造,從外形上看運七運八都採用了平直上單翼、梯形尾翼,機體均為全金屬半硬殼結構,同時掌握了大型飛機大型軟油箱,整體壁板的化學洗切加工及噴板形成,合金板件熱變成型、數控加工和計算機輔助製造等製造大型飛機的關鍵技術。 

  而他們製造者也意識到不能只用一條腿走路,必須研發更多的型號才能滿足各方越來越多的需求。 

  被稱為"英俊少年"的運七飛機是新中國第一個正式投入運營的國產運輸飛機,它填補了我國在中短程運輸機方面的空白,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並為民航和軍事運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在這之後,運七和運八這兩種飛機的命運會是怎樣?之後又發生了哪些故事? 

  現代戰爭中,爭奪制空權是戰爭雙方最為看重的,在過去的思維裡,人們以為主宰藍天的是那些性能先進的各型戰鬥機。近年來發生的高技術局部戰爭都說明空中運輸能力是決定一個國家空軍乃至整個國家的軍事實力的關鍵所在。 

  空中運輸能力是現代戰爭成敗的關鍵,而運輸機就是空運能力的具體實施者。 

  上世紀60年代,毛澤東主席發出為戰、為國、為人民的號召,國家開始建設大三線的部署,航空工業部在建設貴州航空工業基地的同時,從1964年開始漢中航空工業基地規劃和籌建,後來即成為運八系列飛機研製和生產基地。運八飛機從1969年初開始研製,01號原形機於1974年12月10日完成總裝,12月15日首次試飛,取得圓滿成功。運八原形機一開始就嚴格按照軍用運輸機要求來研製的。具有戰術運輸機的各種特點,能夠在草地、雪地和沙綠地等簡易跑道安全起降。可靠性高,機長34.02米,翼展38米,最大起飛重量61噸,最大著落重量58噸,空機重量35.488噸。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