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專家:中國軍用大飛機研製需突破三大瓶頸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2 12:10:17  


 
  二、 中國運輸機的曲折發展道路 

  那中國的運輸機,特別是軍用運輸機發展情況如何呢?應該說,同其它運輸機一樣,中國軍用運輸機的發展,也走過了一條漫長曲折的道路。在說過了A400M之後,來回顧一下中國軍用運輸機所走過的歲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軍事空運任務都是通過借用或臨時改裝的轟炸機和民用運輸機來完成的,但它們往往不能適應軍事空運的實際要求。一戰之後,德國容克公司首先於1919年製造出世界上第一架全金屬軍用運輸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用運輸機在運送兵員、物資和空投傘兵、裝備等方面發揮了作用。 

  新中國成立之後,空軍面對的是美國這個強大的對手,於是戰鬥機的需求被排到第一位。航空工業也將力量集中到戰鬥機的研製和製造方面。 

  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並不具備生產大型飛機的條件,同時空軍對於大型運輸機的需求也並不迫切。於是雙方選擇了比較容易製造的機型進行研製,這就是運五。作為運輸機運五確實太小了,有效載重只有1.5噸。只能運十幾個人,運力還比不上一輛卡車,20世紀60年代中期,我國完成了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工農業生產全面高漲,整個國民經濟進入到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國家提出必須大力發展交通運輸事業。 

  特別是迅速改變航空運輸事業的落後狀態。1965年5月紅都飛機公司開始研製我國第一代中型螺旋槳旅客機,該機以蘇聯伊爾14M為原形放大設計,命名為運六。在投入一千萬研製經費和兩年時間後,國家決定放棄研製運六。1966年4月,西安飛機公司開始研製運七型運輸機,就在運七飛機展開設計時,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於是運七的主要任務開始變著撲朔迷離。 

  經過四次反覆後,運七又回到了起點,老老實實從標準性開始,所謂標準性就是既可以運貨,通過改裝又可以運人。即使這樣,運七也經過八年停滯期才得以走向正規。就在運七飛機研製限於停頓的時候,空軍對運輸機提出的新的要求,運輸機要大、載人多,用短跑道或者垂直起飛,1969年初,西安飛機廠開始設計新的運輸機。歷時兩年多完成了設計,又用了兩年完成零部件製造和裝配。1974年底試飛成功,此時的西安飛機公司跑道上停留著兩種自行研製的大中型運輸機,卻都無法完成定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