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空軍新戰略與新安全觀:空天一體是戰略選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10 16:48:30  


 
  空天領域軍事化難以避免 

  航空和航天一樣,和平利用只是人們的希望和幻想,在這條前進道路上,只要霸權主義存在,只要戰爭存在,非軍事化只是一廂情願,完全和平利用不可能實現,從這點上說,未來,航空和航天領域的軍事化難以避免。 

  翻開人類百年航空史、數十年航天史,類似現象比比皆是。像人類航空事業起步,剛剛發明飛行器,很快被應用軍事領域一樣,人類航天事業起步,剛剛發明衛星,同樣很快被應用於軍事領域。據統計,當今人類至少有7000顆衛星,大部分被作為軍用。 

  上世紀初,飛機剛剛誕生10年時間多一點,便被一些國家應用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初,人們利用當時並不先進的飛機,效仿地面騎士決鬥方式,用手槍在空中互射。後來,在飛機上固定機關槍相互攻擊。直到後來,在大戰中,有人發明了飛機機槍射擊協調器,大大提高了單座戰鬥機的空戰效能。而飛機作為先進快捷的運輸工具,則是和平時期的事。 

  20世紀初期航空領域的軍事化,使人類付出了沉痛代價,不過,在客觀上,卻促進了航空的和平利用,一個嶄新的運輸方式和科學研究方式,改變了人類的社會生活,反過來又刺激了航空事業的發展,以及軍用飛機的不斷改進。特別是後來出現的活塞式戰鬥機、噴氣式戰鬥機、高亞音速噴氣戰鬥機等。 

  在人類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空戰成為戰爭的新方式,有時,戰爭雙方投入多達數百架飛機進行空中格鬥。1944年,盟軍對德國軍隊進行戰略轟炸,常常一天出動上千架轟炸機和上千架護航戰鬥機。 

  第二次世界大結束後出現的人類航天活動,也被首先應用到軍事領域,冷戰期間,美蘇在航天領域展開激烈而全面的競爭,航天器中至少70%以上被用於軍事。霸權國家在打出和平利用空間和實現空間非軍事化旗號下,千方百計建設以支撐地面信息化系統的空間基礎設施,以獨享航天戰略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