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跨越2009”實兵演習三大看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05-07 12:14:36  


 
  第二,看戰場的指揮能力。因為這些部隊出動它不是去武裝遊行的,它的演習全過程當中,都要擔負作戰的任務,有很多未知的對抗科目。面對複雜情況,指揮員能不能正確決策?面對電磁幹擾的環境,作戰命令能不能及時下達和執行?這些既考驗各級指揮員的臨機應變能力,同時也考驗部隊信息化作戰水平,所以這是第二看,戰場指揮能力。

  第三,看我們後勤保障能力。這麼多部隊同時進行遠程機動,不光要考慮人的吃住行的問題,還有車輛裝備的油料、彈藥、維修等等很多問題。部隊離開了原來的戰區,也就離開了原有的後勤保障體系,這種機動作戰就要求機動保障,這對我軍來說也是一個新課題、新的考驗。

  記者:我們知道在部隊當中有這樣一句話,叫做“練為戰”而不是“練為看”,那你能不能通俗易懂的告訴我們大家,這次演習要鍛煉部隊,哪些具體能力呢?

  梁永春: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不斷提高我軍戰略投送能力和機動作戰能力。因為在當今世界,一支軍隊是不是具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並不在於規模有多大,兵力有多少,而在於在關鍵時刻、關鍵地點能夠投入多少兵力。所以美軍原來有一句名言:“在24小時之內能運來一個營,比十天後運來十個師更重要。”

  現在發達國家都非常重視軍隊戰略投送能力建設,像美國去年制訂了一個全球快速打擊計劃,它要求在五天內能夠把一個重裝步兵師部署到全球任何一個地點去。相比之下,我軍戰略投送能力離我們需要還是不夠。因為以前我軍在全國部署基本特點是“分兵把口,守土有責”,對遠程機動作戰能力要求不高,現在隨著國家發展,我們還要確保戰略資源和戰略通道的安全,要維護國家發展的戰略利益。這就更需要加強戰略投送能力和機動作戰能力,比如我軍派艦艇部隊去索馬裡護航,這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我軍當時在很短時間內就向災區調集了13萬兵力,初步顯示我們戰略投送能力。但這個和作戰任務還是不一樣的,因為抗震救災它是一個非戰爭的軍事行動,部隊是沒有帶重裝備的。

  從這幾年發展來看,我們正在循序漸進提高我們戰略投送能力。從2006年一個旅三四千人,到下一步我們要同時出動四個師五萬人,中國軍隊應該說不僅能夠走的動,而且要能走的快、走的遠。

  從新聞上看,這次演習代號將是跨越2009,我覺得這個代號是意味深長的,如果演習成功這確實是我軍核心軍事能力一次非常重要的跨越。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