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沿海都市防空圈戰力點評:具大區域防護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2-02 09:12:35  


中國神弓2地空導彈系統屬于內層防空力量。(資料圖)
 
  1959年10月7日,組建剛一年的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就將從浙江沿海竄入我大陸、直飛北京的台灣RB一57D高空偵察機一舉擊落,首戰告捷,開創了世界防空史上用防空導彈擊落敵機的戰例。我國從引進S一75(SA一2)時就開始了仿制工作。剛起步不久,1960年中蘇關系破裂,仿制工作遇到巨大困難。經過6年的奮戰,終于在1964年仿制成功,稱之爲“紅旗1”。1965年1月10日,在包頭地區用新的國産“紅旗1”防空導彈擊落1架U一2高空偵察機,證明國産兵器非常有效。1965年根據空中威脅的變化,開始了“紅旗2”防空導彈的研制,在“紅旗1”的基礎上擴大殺傷空域,提高抗幹擾能力,改善戰鬥使用性能。它于1967年6月27日定型,隨即裝備部隊。同年9月8日,我空軍防空導彈部隊在浙江嘉興首次用新研制的“紅旗2”防空導彈,在有幹擾的條件下擊落一架U一2高空偵察機,證明了該導彈采取的抗幹擾措施非常有效。在以後的國土防空作戰中,用“紅旗2”又擊落過3架無人駕駛高空偵察機和1架米格一21戰鬥機。“紅旗2”的研制成功及其在防空作戰中取得的輝煌戰果,標志著我國防空導彈的發展已由單純的仿制走向自行研制的道路。

  到1960年代中後期,我國在沿海地區已經完成了雷達預警網的建設,依靠“薩姆2”以及仿制型號“紅旗1”和“紅旗2”導彈構成了高空防空火力網,各種口徑的高射炮構成中低空防空體系,殲擊機則執行全空域的機動攔截任務。借助沿海以及城市分布特點,我國大陸沿海的要地防空體系構成了帶狀布勢,而且與中部地區的防空帶組成了縱橫交織的體系。1970年代出現的“紅旗61”近程機動防空導彈系統又彌補了低空導彈火力。如此體系依靠龐大的裝備數量,形成了涵蓋100米至25000米高度空域的密集防空網,成功地遏制了台灣高空偵察機和低空低速偵察機對大陸縱深地區的竄擾。

  沿海防空體系全面調整 進入1980年代後,我國引進蘇聯技術的防空系統已經落後,其挖潜改造也達到盡頭,而與外界近30年的隔絕又使我國的軍工産業陷于停頓。爲此,在1990年代引進世界先進的防空技術成爲唯一的出路,這時恰逢蘇聯解體,我國借此機會開始全面更新地面防空系統。其中最主要的是引進了俄羅斯的S一300中高空防空系統,同時大量部署了“紅旗7”和“道爾”導彈中低空防空系統。到1990年代末期,我國已經在沿海地區完成了大量先進防空系統的部署。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1990年代初我國從俄引進了12套S-300系統,這些導彈系統主要部署在了東南沿海的南京軍區和保衛北京的“首都防空圈”。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使解放軍認識到了我國防空體系與威脅的差距,2000年3月的人大會上,解放軍代表對我國防空現狀提出了尖銳批評。2003年,外電再次報道我國引進了4套更爲先進的S-300PMU2,該系統射程從原來S-300PMUl的150千米,擴大到了200千米。S一300PMU2可能部署到東北地區的遼東半島,幷完成東南沿海防空系統的更新,這些系統與福州、厦門、杭州1等地部署的S-300PMU系統及國産新型防空導彈構成了東南沿海綿亘幾百千米的中高空防空帶,配合其他防空導彈系統,使得美台作戰飛機空襲很難得逞。目前,沿海防空體系仍在進一步調整,更多的國産防空系統將加入進來。届時,我沿海防空網縱深將達到100千米以上,延伸防空縱深達300~800千米,甚至更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