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起降。雖然偶有建議提出將該設計用於美國航母,但迄今為止,美國只將該設計用到了其兩栖攻擊艦上。與短距起飛/垂直降落航母不同,垂直起降航母不能容納任何類型的固定翼飛機,因為其船頭缺乏滑躍起飛跑道。除了海軍外交和人道主義行動、為岸上海軍陸戰隊提供近距離支援以及有限護航外,該型航母在行動上的用處很少。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中國最終是否將考慮未來較大型航母使用核動力。較之於潛艇,核動力航母受到的空間和噪音上的挑戰不是那麼緊迫。美國成功地在全球部署了多年的常規動力航母,對他們而言,常規航母相對於核動力航母有不利之處,包括航空燃料裝載能力下限較低。而且,如果兩艘相鄰的艦艇,其中一艘在進行補給,那麼另一艘就不能發射任何武器,因為發射所釋放的燃料蒸氣爆炸性和易燃性極高,安全風險很大。這樣一來,整個艦隊的作戰效率都將受到影響。
就“瓦良格”號本身而言,獲得一艘體積相對較小、性能相對較低的航母的軍事意義有限。單獨一艘航母必將花費大量時間在港口進行維護,因此,剝奪了海軍空中力量投射的能力。即使是在航行中,“瓦良格”號也將需要一支護航和後勤艦隊提供支援和保護。然而,在與美國發生衝突時,這種保護可能是不夠的。鑒於美軍強大的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問題並不是“瓦良格”號是否將在衝突中幸存,而是其是否會在海上作戰行動的第一天就被擊沉。
這並不是說“瓦良格”號對中國沒有任何軍事用途。事實上,自2008年馬英九當選台灣地區領導人後,中國大陸和台灣之間友好關係的顯著恢復,已經降低了北京政府對台灣地區獨立的擔憂。與此同時,中國對南海提出主權要求,以及中國與外國資源和市場日益增加的糾葛,中國已開始將解放軍的國防“重心”轉到了美國海軍情報辦公室所稱的“中國海域外海上交通線的保護、人道主義援助/救災,以及不斷擴大的海軍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