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空軍主戰機型繁雜飛行員不易快速掌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07 12:21:34  


 
  不妨先看一下美國戰機更新換代的例子。當我們從F一86一直審視到F一22這五十多年美國戰機的發展脈絡,自然可以發現:在噴氣式戰機的初期和大發展時期,美國戰機型號發展頻繁、更新換代速度非常快。除了冷戰緊張對峙因素外,應該還包括了技術尚不完全成熟時,在型號發展上遵循的循序漸進的規律。幾乎無法想象,一名長期駕駛F-86的飛行員能夠很快適應F一4的性能和操作習慣。如果中間依次加上F一100、F—105,無疑會更台理:F-100可以使飛行員熟悉和掌握超音速戰機的操作規律,F-105N可以使飛行員習慣於第二代戰機的航電系統。第二代戰機時代結束盾,航空技術已十分成熟並進入發展的快車道,尤其是飛行模擬技術的出現,使得飛行員在熟悉新一代戰機時面臨的難度大大減輕。就美國空軍目前情況來看,飛行員從第三代戰機轉向第四代戰機,在操作習慣上已不存在任何不透。

  由此,飛行員便可以將更多精力集中於戰術的創新及戰機潛力的挖掘,其形成戰鬥力的過程已大大加快。

  反觀我軍航空兵部隊,如果說從殲-6換裝到殲一7難度還不大,那麼從殲一7換裝到殲一8,甚至蘇一27、殲一1O,無疑將面臨太多的不適。尤其讓人感到心酸的是,據某位著名試飛員回憶,其剛剛接觸到蘇-27時,竟然對平顯這種現代戰機必備的機載設備感到陌生。連接觸最前沿技術的試飛員都是如此,普通飛行員能達到什麼水平也就可想而知了。

  現在,我軍航空兵部隊現役戰機的技術跨度都不小,至少比美軍當年更新換代時要大得多,比如殲一6和殲一7基本上只能近距格鬥;到了殲一8F才有真正意義上能夠用於空戰的機載雷達,並開始初步接觸超視距空戰;殲一10基本屬於制空戰鬥機,近距和超視距空戰都要熟練;蘇-30系列的要求則更高,不僅能空戰,還要執行對地精確打擊。

  我們不妨數一下,這其中有多少個曾經在世界航空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技術門檻:以“一平三下”為典型代表的座艙綜合航電系統、離性能機載火控雷達、超視距空戰、以頭盔瞄准具配合第三代格鬥導彈的近距空戰、對地精確打擊等等。這些門檻,美國人從F一4開始便一個接一個地跨過,期間經歷數十年,不僅使空勤和地勤人員有充分的適應時間,而且相應的戰術設計也相當成熟。

  與之相比,我軍航空兵部隊從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真正接觸第三代戰機,至今不過十餘年時間,在空勤和地勤人員的培訓上,以及相應戰術規範的制定上能達到怎樣的水平,筆者實在無法感到樂觀。況且期間美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歷經多次局部戰爭的考驗,其作戰經驗之豐富足以令大多數國家難以望其項背。這些作戰經驗給航空部隊帶來的深刻影響,又豈是跟蹤和模仿所能達到的。(未完待續)(作者:志鳴 文章來源:《現代兵器》雜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