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艦船專家:新型驅護艦要造出一定數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12 09:15:57  



  晨:船廠之間的利益好壞我不好說.但對於一個國家新興的海軍力量來說,肯定是合理與不合理皆有.先進與落後並存。例如167及有些艦的船體是大連船廠製造,可能是一型裝備蒸汽輪機的艦體,以現代的眼光看肯定是有些落伍,但這一船體被屢次擔任出訪任務的167艦證明極其堅固、耐用、可靠,在大洋上經受過颱風的洗禮。繼續使用這一船體說明海軍對其性能還是十分滿意的,尤其是技術成熟,便於製造是一大優點。反觀江南船廠建造的四大金剛,其船體採用燃氣輪機,具備相當的隱身能力,船型設計和歐洲在造的驅護艦持平,達到了本世紀初的水準。但無論製造工藝、難度以及材料選擇都高於大連同類產品的要求。

  從軍隊角度講,海軍艦艇的保障體制可能跟其他軍種的彈藥器材保障不同,它是點對點的,眾多艦型的戰時保障難度會不高於全部標準化平臺的艦艇保障麼?

  晨:技術成熟且便於製造的船體,有利於在短時間內擴充海軍,而且在這段時間裏,老型號船體的保障難度反而要大大低於新船體。但困難只是暫時的,一旦新型艦體技術成熟,無論是造價還是建造難度都達到批量生產的要求,必然會成為海軍新一代通用船體,降低整體保障難度。

  在艦艇裝備體系上如果總是實驗、總是不能改變風格迥異、數量不多的狀態,對海軍作戰體系的構成會否產生不利影響?

  晨:這要從整個體系的發展來說,我國國防科研力量在蘇聯撤走專家和“十年文革”中走的彎路太多,和世界先進水準的差距也就是從那時候拉開的。現在可以說還是在彌補,防止出現科研技術相互拉後腿的狀況。如美國的區域防空艦都是9000噸以上,而對於6000多噸的區域防空艦來講,略微顯小的船體所欠缺的穩定性是否會造成陸上打靶成績優良的防空系統移植到海上,成績一落千丈呢?已經迎頭趕上的防空導彈技術是否會被船體設計的缺陷所掩蓋……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未來幾年乃至十幾年內的研究課題,“小步快跑”這一發展方針仍然會繼續下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