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美派B52或探查解放軍地面防空雷達網性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3-11-29 08:57:43


 
  從外電報道來看,B-52此次進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並沒有受到中國空軍的攔截,實際上各國對於進入防空識別區的目標並不是每個都進行攔截,而是針對認為有敵意的目標,如不理會地面雷達站的呼叫,繼續深入,接近己方領空的,從相關路線圖來看,B-52只是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邊緣,距離釣魚島還有200公里,並且折向南北方向繼續沿著東海防空識區的邊緣飛行,屬於典型的騎線飛行,在這種情況下,實際上也無派出戰鬥機進行攔截和監視的需要。 

  當然如果對方一意孤形,繼續深入中國東海防空識別區,接近中國領空,那麼就需要派出戰鬥機進行攔截和監視,也就是所謂的5分鐘緊急攔截起飛,一般要求戰鬥機裝滿燃料,配備好炮彈和導彈,飛行員距離飛機最近處待命,一旦發出警報,飛機要求以最快的速度起飛,抵達戰區,有時候甚至是開加力起飛,我們有時候會在電視看到戰鬥機噴出長長的火舌,快速滑過跑道起飛,那就是發動機打開加力燃燒室,發出最大推力,讓戰鬥機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升空。戰鬥機起飛以後,會根據地面雷達站或者空中預警機的引導,抵達戰區,由飛行員目視對目標進行精確的識別,如飛機的型號、編號,確認國籍,有無武裝,進行拍照,然後進行伴隨飛行,對其進行無線電喊話,阻止其進入中國領空。 

  從B-52進入東海防空識別區來看,它代表了美國所謂不承認該防空識別區的立場,但是筆者也注意到它並沒有進入相關的敏感區域,距離釣魚島有200公里遠,飛行航線也貼近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邊緣,並作沒有過多的深入,因此這個可以看作美國仍舊在中日兩國之間採取模糊和騎線戰略的反映。 

  從戰術上來講,美國此次派出B-52有以下的用意,首先測試中國地面防空雷達網的性能、探測範圍,一個國家建立防空識別區,前提和基礎就是能夠探測、掌握相關區域內的空情信息,所以B-52是從南到北,基本上沿著中國地面防空雷達網的邊緣飛行,這樣美國就可以通過解放軍的反應來推測中國地面防空雷達網的性能和探測範圍,由於地面防空雷達網也是解放軍在未來戰爭中的主要探測系統,所以獲得這樣的信息對於美國在中國領海的偵察飛行乃至作戰行動都有著莫大的助益, 

  另外收集中國地面防空雷達網的信號參數,分析相關係統的布置,建立相應的電磁信號數據庫,B-52配備有雷達告警系統,也可以掛載電子支援偵察吊艙,可以對雷達信號進行接收,分析,得到射頻、重頻、脈衝寬度、掃描周期等技術參數,然後測定方位、位置信息,從而推測中國東南地區雷達系統的布置,找出其中的薄弱環節,為以後的偵察和作戰行動提供參考。還有測試中國空軍緊急攔截能力,根據機載電子系統獲得的信息,到中國空軍對其進行攔截,通過這段時間的長短來評估中國緊急攔截作業的程序、反應能力、作戰飛機的攔截範圍、飛行員戰術技術水平等等。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空軍地面防空警戒雷達網實現對大陸500公里範圍內空情信息的掌握能力,比以前有較大的提高,如果配合空中預警機和相控陣驅逐艦,還可以空情信息進一步擴展,這也是中國建立東海防空識別區的物質基礎,不過對於考驗才剛剛開始,圍繞東海防空識別區的鬥爭將會是長期的、複雜的、艱巨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