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美智囊團:中國預警機比美E3C整整領先一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2 07:51:09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王小謨沒有遲疑,攜妻挈子來到了大三線的重鎮貴州都勻,並與新組成的800多人的研究隊伍,在都勻的大坪鎮安營扎寨。

  在這個只有幾座房子的山溝裡,王小謨帶領著一批技術骨幹,開始了長達13年的研究。“先工作,後生活”是他們的指導思想,他們邊建設、邊生產,先有廠房後有宿舍。自己建造的簡陋房子,沒有家具和廁所,幾十戶人家共用一個水龍頭。為解決孩子們上學的問題,他們還開辦了自己的學校,由所裡的技術人員輪流兼任教師。

  說起這段歲月,王小謨語氣裡滿是懷念和豁達:“青山綠水中安安靜靜的,山裡也沒有娛樂活動,那麼多的時間就只能用來幹活,正適合搞研究。我們在山溝裡沒人管,我們自己就是‘山大王’。”

  最終,我國第一部三坐標雷達就在深山裡誕生了,這意味著我國雷達在自動獲得目標距離和方位信息的同時,第一次可以同時獲得目標的高度信息,並且在探測威力、三坐標測量精度和自動化程度等方面都優於當時世界的主流雷達。

  當這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時,王小謨又幽默了一把,“國家是體諒我們在山溝溝裡做出這個雷達不容易。”

  打造民族“爭氣機”

  如今,在北京航空博物館內,我國第一架預警機“空警一號”靜靜地停在陳列館裡。在上世紀70年代,它曾飛上藍天,給了國人無限的期待。然而,“空警一號”因未能解決雷達上天後遇到的地面反射雜波問題而中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