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知識“欠發達” 崛起無後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6 09:16:46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30多年的改革開放,大大縮小了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實力差距。但這種縮小並非是全方位的,而是在各個領域呈現參差不齊的狀態。認清這種不均衡的崛起速度,有助於中國在前進中調整方向,也能促使青年人更加清晰地定位自身抱負和職業規劃。

  人民日報刊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文的評論文章稱,相較而言,經濟是體現中國發展最明顯的“進度條”,經濟總量已升至世界第二。軍事力量、政治制度、社會發展也獲得長足發展。知識領域反倒滯後了,或者“不進則退”。在世界公認排名前一百位的大學中,鮮有中國大學身影;在科研領域,少有享譽全球的大學者、大學問家;被譯為外文的中文書籍遠遠少於被譯成中文的外文著述;世界公認的前十大智庫也沒有中國機構……這導致中外“知識逆差”、“信息逆差”現象嚴重。尤其需要警醒的是,中國目前在新知識儲備上還有不足,還較難在諸如巧實力、財政懸崖、大數據等關鍵領域,為國家、社會、時代發展提供智力支撐。創新的匱乏與短缺,越來越有可能導致中國崛起的後勁不足。

  文章指出,如果說在經濟、軍事、政治、社會領域,中國已是“巨人”,或者正在長高,那麼在新知識領域,中國還處於“欠發達”水平,存在創新不足、力量分散、過於功利的弱點。每年論文發表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但是引用數量卻未入前列;各種研究和學術機構林立,但交叉重複嚴重;各行業的知識成果很多,但追求市場性、經濟性趨向嚴重。這種明顯的崛起“窪地”和短板,應當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年輕一代應該以此為責,知識報國。歷史證明,真正的發達國家,無一例外都是知識強國,都有共同的特性:具備科學的調查研究、系統分析能力,能夠為政府提供可行性很高的建議;具備領先於世界的知識產業,為經濟提供新的增長點;具備激勵知識相關職業發展的社會機制,保障媒體人、教師、作家、詩人、藝術家的社會地位與整體收入,等等。

  國家相關部門應加大對知識領域的投入力度,從國家戰略層面持續性、加速度地構建對教育、學術、智庫的激勵機制,健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的制度保障,如知識產權制度、獨立的智庫機制、開放的建策納言流程。與此同時,相關知識領域的組織機構也應進一步加快改革,鼓勵創新機制,消除改革惰性,不能因為經濟等領域的成功而忽視知識領域的滯後與紕漏。

  文章最後說,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對於每個社會單位和每個普通百姓來說,思想內涵與知識水平的提升無疑是題中應有之義。知識不崛起,中國永遠不能說“崛起成功”。沒有足夠的知識與創見,很少人能事業有成,即使發了財,也容易被看成是暴發戶。對於國家也是一樣,知識崛起才意味著自我了解與剖析能力的成熟,意味著國家成長的穩健與厚重。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