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解放日報:十年F1 我們何時有自己賽車文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6 08:46:18  


上海賽車場觀衆如雲。
  中評社北京4月16日電/當第十年的F1中國大獎賽落下帷幕,在引擎轟鳴後的寂靜中,我們不禁想問:十年F1,中國是否已經培育起屬於我們自己的賽車經濟、賽車文化?

  一家虧和大家賺

  解放日報報道,蘊藏著巨大商業價值的F1,卻不能讓賽事承辦者久事國際賽事有限公司賺錢。FOM(一級方程式管理公司)擁有各種場內廣告及相關產品的商業開發權,唯有門票收入和電視轉播冠名歸中方所有,這就是遊戲規則。即使在世界範圍內,能夠盈利的F1分站也屈指可數。

  F1中國大獎賽辦賽初期,運營管理成本昂貴,每年要虧損數千萬元。通過談判磋商,賽事的直接運營成本不斷降低,到2012年,組織者已經具備了通過經營收益承擔電視版權費用的能力。久事還逐步取得了F1賽事期間賽場商業開發的權利,2011年,水景廣場首次引入近2000平方米的活動體驗區和美食廣場,吸引眾多企業入駐。當然,相對於前9年修建賽場、購買電視轉播權等支出的60億元成本,這還只是杯水車薪。

  久事賽事總經理姜瀾的觀點是,“要看到一家虧和大家賺的關係。”9年來,通過F1賽事平台,共吸引150餘萬人次的海內外F1車迷及貴賓前來觀賽,為上海創造了超過百億元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有效拉動了汽車產業以及金融、商業、旅遊、會展等服務經濟的發展。

  培育買票的車迷

  從2004年首屆至今,F1中國大獎賽的票房經歷了高開、走低、企穩的曲線。“第一年的三天湧進了26萬人次的觀眾。”久事賽事營銷總監楊亦斌認為,這個最高紀錄很難再超越,“當時大家都好奇,抱著看熱鬧的心態。”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