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2月4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歐債危機懸而未決、美國全球影響力進一步倒退,在當前世界正處於新舊體系交替的時代裡,傳統大國和新興國家的角力暗潮洶湧。德國《明鏡週刊(Spiegel)》2月1日刊登駐美記者格雷戈爾•彼得•施密茨(Gregor Peter Schmitz)的文章稱,當前的世界陷入了“全球領導力真空”,舊的世界秩序很有可能被新興國家逆轉。
文章編譯如下:
疲憊的美國
1998年,時任美國務卿瑪德琳•奧爾布賴特(Madeleine Albright)稱美國為全球“不可或缺的國家”,然而在區區15年後的今天,美國卻儼然成為一個精疲力竭、實力滑落、注意力不得不從中東轉移至國內的衰微之國。
考慮到如下一些事實,這也就見怪不怪了:美國大兵在冷戰之後投入戰場的時間幾乎是數十年前的兩倍,美國在軍事上實在耗費了太多銀兩。2011年,美國軍事開支數額位列頭名,幾乎比隨後19個國家的軍費總和還要多。這無疑是美國巨大公共債務中的一大筆。
美國總統奧巴馬在第二任期的就職演說中避免提及1961年肯尼迪就職演說中的任何字句。當時的肯尼迪表示,美國將“付出任何代價、承受任何壓力,以確保美國在世界範圍內的生存和自由”,然而,奧巴馬第二任期就職演說中的關鍵句是:十年戰爭正在走向結束。
作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奧巴馬並未在其演說中重點關注如何營造更好的世界。他更多地在談論如何構建更好的美國——移民者有更多機會,同性戀有更多權利,社會不公日漸消弭。當下的美國分化嚴重,但各派均認同一個觀點:美國人的福祉比世界更重要。
奧巴馬前任總統小布什救世主般的外交政策願景對美國影響深遠,它遺留在奧巴馬時代的是所謂的“艾森豪威爾主義”。作為將軍,艾森豪威爾是二戰英雄,但作為美國1953—1961年的總統,他卻不惜一切代價避免造成流血殺戮——從朝鮮戰爭結束開始至艾森豪威爾總統任期結束,美國無任何士兵戰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