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了,重來;跌倒了,站起來繼續前行……面對如山的困難,該廠技術人員絲毫沒有退卻。
該廠與空軍工程大學通力合作,經過3年多攻堅克難,成功為某型戰機加裝了“黑匣子”。經試飛檢驗測試,軍內外43位航空專家、教授組成的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加改裝起點高、技術新、功能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成功的喜悅,沒有陶醉奮進的心。這些年,他們繼續探索前行,從原型到改進型,從最早采集幾十個參數到按部隊需要提供數百個參數,如今,該廠已在我軍航空兵部隊多個機種20多個機型上加改裝了“黑匣子”。
持續創新:變“黑匣子”為“直播器”
“技術創新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總工程師宋勇的話代表了該廠官兵共同心聲。在這種創新理念引領下,他們將目光投向了更為高遠的天空。
多年來,空軍一直沿用“手持話筒、目視耳聽”的傳統指揮方式,已無法滿足信息化條件下的作戰訓練需求。
變革空軍飛行指揮手段勢在必行!該廠技術人員想到:“黑匣子”實時記錄的飛行數據只有在飛機落地後指揮員才能看到,如果能把“黑匣子”上的數據實時傳回地面,飛行過程中發生的一切不就呈現在指揮員眼前了嗎?
他們又一次主動將沉甸甸的責任扛在了肩頭——在廣泛借鑒外軍技術經驗的基礎上,該廠與有關單位協同,開始研發“飛行實時監控系統”。
他們轉戰大江南北,反覆深入空軍、海軍航空兵部隊飛行訓練一線調研。在加改裝過程中,他們天天和部隊官兵“泡”在一起,反覆對系統進行改進,僅在各種機型上掛載試飛就達千餘架次。
無數困難,最終都被汗水融化。2000年初,空軍下達了某殲擊機團整團飛機加改裝“飛行實時監控系統”的任務。
“黑匣子”變成了“直播器”,空軍沿用多年的飛行指揮方式由此發生了深刻變化。首批試用“飛行實時監控系統”的航空兵某團團長殷聖勇說:“使用這套系統,坐在指揮塔台即可看到萬米高空的飛行情況,實時監控數十架飛機的空中訓練狀態,為飛行指揮員指揮提供了真實的信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