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五十年一遇緬甸行 美國一石二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1-22 00:44:43  


昂山素季在其釋放后的一場新聞發佈會上講話
  中評社香港11月22日電(記者 單寧編譯報道)美國總統奧巴馬在18日宣布,希拉里.克林頓將成為50年來首位訪問緬甸的美國國務卿,就此,美國大西洋月刊網站刊文指出,這一歷史性的舉動很可能是緣於閉關鎖國且軍事獨裁的緬甸近來拉開了兩項運動的大幕:民主改革以及抵制中國。

  雖然這兩者可能從外表上看起來是風馬牛不相及,並且不足以造就美國如此戲劇化的政策轉向,但是在緬甸,事實可能並不是如此。

  文章指出,兩者看起來不相干,首先是因為,推行民主是自由主義外交政策在一百年來一直堅持的立場;再者,應對中國的崛起應該是一種在強權們東亞範圍內投射影響力的“大遊戲”,一種典型的驅動美國外交決策的強硬現實主義。

  在通常的情況下,兩者確實是衝突的,大多數的理想主義者希望介入利比亞從而傳播民主,而大多數的現實主義者並不覺得能從這樣一場戰爭中能得到些什麼;現實主義者希望的是擴大美國與戰略地位國家如烏茲別克斯坦的關係,而理想主義者則希望抵制烏國捍衛人權。但是在緬甸,兩者聯繫了起來,並且這並不是巧合。

  中國在緬影響力最近遭受打擊的原因正是緬甸崛起中的民主,其催生了民間社會團體去挑戰那個不受歡迎的大壩工程。如果緬甸繼續開放它的政治系統,雖然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緬甸會與美國站在一起,但是緬甸人民會與他們的國家利益站在一起,選擇最能服務緬甸的國家,幾乎肯定的是,緬甸會出現美國與中國兩種介入的結合。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