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專家稱中國09年已展示首架航母艦載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8 07:21:57  


中國空軍裝備的殲11型戰機,其原型為俄制蘇-27SK戰鬥機。
  中評社北京5月8日電/2009年俄羅斯武器出口額高達85億美元,但是這種出口收入近期很快就將銳減,因為莫斯科在世界武器市場上已遭遇到了新的競爭對手。他們不花費眾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從事基礎研究,不買專利和許可,只是簡單地奉行“拿來主義”,通過仿制手段掌握最現代化的武器生產技術和工藝。該報道還稱,中國通過從烏克蘭引進的一架蘇-33艦載機試驗樣品,結果2009年中國驕傲地向世界展示了首架國產艦載殲擊機。

  東方網引述據俄羅斯《說法報》報道,俄羅斯軍事技術被私自仿制的現象最早出現在上世紀50-60年代,當時羅馬尼亞人或波蘭人首先在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前托上加裝一個把手,改換名稱後宣稱是本國自行研製出的產品,繼而開始大量仿制,甚至轉手出口。

  當然,在世界武器發展史上,盜版或仿制現象比比皆是,概莫能外,就連世界著名的溫徹斯特、勃朗寧、毛瑟、魯格、斯通納、西科爾斯基公司的經典產品曾幾何時也曾被大量仿制。蘇聯同樣有剽竊他國軍事技術的先例,最典型的例證有馬克西姆機槍、納甘左輪手槍、什帕金系列衝鋒槍等,即使是舉世聞名的卡拉什尼科夫自動步槍也有嫌疑,其初始型產品中的個別部件和機構的來源至今尚未完全清楚,至少有許多專家認為它們源自德國的STG-43/44突擊步槍。

  俄羅斯戰略和技術分析中心總經理魯斯蘭-普霍夫說:“我認為,根本沒辦法對軍事研究成果進行應有水平的保護。我們應當向前看,製造新武器,把知識產權盜賊甩到屁股後面,他們自然就會喪失銷售市場。現代新軍事技術工藝是秘密,不可能向國際專利局申請專利。實際上所有人都在互相窺視。”

  俄專家指出,所有傳統武器出口大國都曾深受其害,都為如何避免武器設計思想被他人竊取而苦惱。現在最常見的是某個發展中國家從某個武器出口大國中採購一小批裝備,承諾隨後再追加採購一個航空師的戰機或一個海軍大隊的護衛艦,但是兩年之後,這個武器出口國可能就會在利馬、阿布扎比、範堡羅或其他某處的國際武器裝備展上驚訝地看到自己產品的克隆樣本。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