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俄專家稱中國09年已展示首架航母艦載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5-08 07:21:57  


 
  實際上還是同樣的產品,只是改了名稱,換了外部裝飾,添了一些無足輕重的附加裝置,不久前的武器進口國搖身一變成為出口國,從而獲取巨額出口利潤。現在很難同這種現象作鬥爭,寧願節省700-1000萬美元而去採購哪怕是不太好的盜版組裝品的國家實在太多。不過,現實的歐洲人也逐漸學會了通過其他途徑來彌補自己的損失,比如說嚴格控制高新軍事產品的出口,代之以數十億美元的民航裝備的供應,如空客飛機。

  俄專家認為,中俄近期的軍事合作只對一方有利,中國現在已經開始向俄羅斯的傳統夥伴提供物美價廉的俄制新型武器裝備的複製品。中國軍隊龐大,經濟強盛,高度重視獨立自主地生產新型武器裝備,但是相對來說中國人的設計思想暫時還很落後。因此他們簡單地奉行“拿來主義”,任何有用的東西都會毫不客氣地拿來借鑒,為此中國經常受到知識產權方面的指責。比如去年國慶60周年閱兵之後,中國軍隊展示的60多種新型軍事裝備約有一半竟然被人懷疑為類似俄羅斯、歐洲、美國和以色列產品的仿製品。

  中國渴望從俄羅斯和其他國家得到他所需要的技術工藝,但是俄羅斯生產商已經找到了阻止中國人無限制地克隆自己武器裝備的方式。2003年中俄簽署了許可生產蘇-27SK飛機的合同,但是200架飛機的訂單中國只採購了一半,在解釋原因時說蘇-27戰鬥力不夠理想,他們要集中精力發展國產殲-11B戰機。蘇霍伊公司為此提出抗議,稱中國殲-11B實際上是按照一對一的原則仿制蘇-27、蘇-30而得來的。

  中方否認莫斯科的指責,重申殲-11是本國自行研製的自主產權產品,其70%的配件都是中國製造。除了飛機和發動機外,中國還得到了俄羅斯“穩相加速器”聯合體研製的最新型機載雷達系統“珍珠”,它與剛剛推薦俄最新型殲擊機米格-35使用的“甲蟲”機載雷達類似。俄聯邦軍事技術合作局指出,現在中國希望從俄羅斯採購的不是俄軍工企業的終端產品,而是高科技技術和工藝,是俄國防企業和設計局壓箱底的東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