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中國維和官兵亮相世界 20年大事記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2 15:22:38  


3月30日,中國第十批赴剛果(金)維和工兵、醫療分隊成員在歡迎儀式上。新華社
  1990年4月21日,我軍選派5名軍官參加聯合國在中東的維和行動,開啟我軍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序幕。20年來,我軍先後參加18項聯合國維和行動,累計派出維和軍事人員1.5萬人次。從最初的5名軍事觀察員到今天1959名中國軍人戰鬥在聯合國9個任務區和維和部,在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過程中留下了一串串堅實的足印。 

  頭戴藍色貝雷帽,佩戴藍色臂章——中國維和官兵亮相世界已有20年! 

  20年來,維和官兵不負重托、不辱使命,認真完成聯合國賦予的各項維和任務,為祖國和軍隊贏得了榮譽。 

  灼熱的非洲作證,戰火紛飛的中東作證…… 

  打造“窗口”和“名片” 

  蘇丹,素有“世界火爐”之稱。那一年,中國維和工兵冒著50多攝氏度的高溫,創造了“中國速度”——用3天時間便將營地通往瓦烏機場的公路修築成戰區內最好的道路;在建造營地過程中,他們創下一天搭建一排板房的紀錄。在剛果(金),維和官兵20天內使一片雜草叢生、亂石遍地的山坡變成了平坦整潔的營區,前來參觀的聯合國官員看著營區內嶄新的板房、平坦的操場、筆直的道路,嘖嘖稱讚這是一個奇跡。 

  黎以衝突的硝煙尚未散盡,我國維和工兵營冒著危險在黎南部迅速展開排爆、工程保障和醫療救援等行動,排除未爆炸彈3500餘枚。 

  我工程兵分隊為當地民眾修築的橋梁被命名為“中國橋”。在剛果(金),維和官兵奮力搶救翻車民眾的感人事跡在當地傳為佳話,維和官兵駐地的半島被稱為“中國半島”。在黎巴嫩,當地民眾與維和官兵會車時,主動讓路鳴笛致意,常常揮手呼喊“China!China!” 

  2009年9月1日,聯合國駐蘇丹特派團(簡稱聯蘇團)綜合保障處公布了聯蘇團“優質工程獎”評選結果,中國第五批赴蘇丹瓦烏維和工程兵大隊在10個單項評比中獲得9項第一,並以領先第二名16分的絕對優勢獲得總分第一名,榮獲“優質工程獎”。 

  20年來,我軍廣大維和官兵以實際行動維護和平、支持重建、播撒友誼,成為中國軍隊在國際舞台上“重要窗口”和“獨特名片”,贏得聯合國機構、駐在國政府和民眾的高度讚揚。 

  迄今為止,我軍所有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官兵均被授予“聯合國和平勛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