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房價糾結CPI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4-02 10:42:10  


日前,國家統計局相關人士公開表示,明年我國的CPI中,不同類別的支出的比重將進行調整,預計2011年居住類占CPI的比重將有所增加。
  中評社香港4月2日電/美國《僑報》4月1日載文《房價糾結CPI》,文章說,隨著商品房成為中國住房供給主流,購買價格不斷飈升的房子已成為中國居民最大消費,從而產生了世界上數量最大的“房奴”大軍。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仍舊遵循“CPI不含房價”的國際慣例,忽略主角消費,仍舊以虛擬租金來反映住房消費價格變動,很明顯有悖國情。摘要如下:

  中國國家統計局官員向大陸媒體披露,中國明年增加CPI(居民消費指數)居住類權重,頓時引發了中國學界、業界熱鬧解讀,其中“房價因素部分將納入”最受公眾認同。

  對比中國現有CPI構成,該觀點似乎是偽命題,因為居住類中本就包含房屋。不過,這類房屋系所謂公房,非商品房,統計時也只計算房租變化(租房人的租金由政府定價,自有住房人的虛擬租金以5年、10年期房貸利率變動為依據,都受政府控制),而不是房價變化。因而社會一直呼喚將完全受市場支配的商品房價直接納入統計。

  儘管並非房子越“重”,就代表CPI數據越“真”——如次貸危機凸顯出美國住房類權重超過40%的CPI統計之不足,連美國人自己都要改變計入房價的租金平價法,不過,30%的國際平均水平已基本受各國認可,而中國從1985年開始編制CPI,居住類商品價格至今權重僅13.6%,確實明顯不足。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