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學者:美國霸權的戰略基石已鬆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7 11:35:49  


  中評社香港2月7日電/世界新聞報刊登美國學者、紐約州賓漢頓大學教授沃勒斯坦的文章指出,由於德國和法國與俄羅斯越來越接近,而日本和韓國與中國越來越接近,美國不再能以任何方式指望這兩塊堅石了。作為世界體系的霸主,它曾在這上頭建立起自己的地緣政治戰略。文章摘譯如下:

  1945年之後,美國的地緣政治戰略建立在一塊看似堅硬的岩石上:控制其二戰中戰敗的兩個敵人,即德國和日本。長期以來,這兩個國家都實行了與美國緊密結盟和忠實支持其地緣政治立場的政策。

  但牢不可破的支持首先在德國開始破裂了。原因之一,是基民盟1969年開始與社會民主黨輪流執政,後者的總理維利.勃蘭特開始推行“東方政策”,尋求與蘇聯實現某種緩和。德國與美國關係的削弱是慢慢演進的,但在2003年出現了重大破裂,那時德國與法國和俄羅斯聯合起來,在聯合國安理會擊敗了美國支持的決議,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

  這類事很久以來沒在日本發生,直到2009年8月31日,鳩山由紀夫領導的日本民主黨,以反思日本對美國“從屬”關係的競選綱領,將自民黨掃地出局。鳩山1996年曾發表過一篇文章,把《美日安保條約》描述為“冷戰遺物”,並提出日本要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

  美日關係中長期以來存在一個有爭議的問題,即美國在沖繩的軍事基地及其管理條款。為了減少紛爭,美國與前自民黨政府做出了新的安排,把部分美軍從沖繩島轉至關島,並把現在的軍事基地搬到離沖繩更遠的地方。然而,鳩山似乎想要美軍全部撤離該島,裂縫由此開始。

  鳩山上台後又火上澆油,公開提出要建立東亞共同體,其中包括中國、韓國和日本,但不包括美國。美國對這一切事件的最初反應是,鳩山的立場是一個“討好民眾、缺乏經驗的”政府在玩弄辭藻,不必過於當真,但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現在的情況是,美國對日本新政府越來越不信任,並擔心日本地緣政治戰略轉折苗頭所帶來的長遠影響。去年12月末,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克林頓召見日本大使,直截了當地對他說,美國在軍事基地新安排問題上將寸步不讓。《華盛頓郵報》報道說,美國對鳩山“很煩”,認為日本的立場很可能比他們原來所想的更“成問題”。

  確實,日本的兩大報《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上個月都發表了社論和評論,告誡不要與美國發生這種分裂。但是,當德國擺脫與美國完全結盟的時候,該國的保守派報紙也這樣做了,但並沒有能夠改變德國與美國疏遠的趨勢。

  原先,人們以為,韓國現有的保守政府對日本的看法與美國一樣。但是,韓國本身疏遠美國的行動早就開始了。如果我們綜合日、韓正在出現的情況,加上中國在地緣政治上越來越自信,下一個十年似乎很可能看到,鳩山提出的東亞共同體建設將出現很大進展。

  由於德國和法國與俄羅斯越來越接近,而日本和韓國與中國越來越接近,美國不再能以任何方式指望這兩塊堅石了。作為世界體系的霸主,它曾在這上頭建立起自己的地緣政治戰略。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