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海地救災 美國軍隊詮釋非戰爭軍事行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2-05 12:07:36  


  中評社北京2月5日電/中國青年報發表軍事專家王寶付的文章稱,1月12日,海地發生7.0級地震。中美洲過去一向被視為美國的後院,海地地震發生後,美國立即做出反應,總統奧巴馬發表講話,表示美國將全力救災,並任命克林頓、小布什兩位前總統出任海地救災特使。與此同時,美國陸海空軍緊急出動。這是自2004年印度洋海嘯以來,美軍在海外進行的規模最大的非戰爭軍事行動,其投入的資源和力量是空前的。難怪美國國內有評論指出,奧巴馬政府將海地當做了美國第51個州。不管這些評論是否客觀,但美國此次在海地的救援行動,確實可以看出美軍進行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戰略意圖與外交思維。

  海外救災已經成為美軍最重要的非戰爭軍事行動 

  “非戰爭軍事行動”這一概念,是由美軍最先提出來的。上世紀90年代初,美軍在《武裝部隊聯合作戰》條令中,將軍事行動區分為戰爭與“非戰爭行動”兩大類,第一次提出“非戰爭軍事行動”的概念。1993年,美國陸軍《作戰綱要》,專門用一個章節闡述“非戰爭軍事行動”理論,指出在未來新的國際安全環境中,美軍將參與國際維和、人道主義救援、反恐怖、禁毒等非作戰行動,這些行動是打贏大規模戰區戰爭的重要補充。

  1995年6月,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頒布《非戰爭軍事行動綱要》,並出台了涉及反恐、維和、緝毒、撤僑、國際人道主義救援等6個特別行動的作戰文件。2001年,美軍頒發《聯合作戰綱要》,將未來可能擔負的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列出了18種之多。由於“非戰爭軍事行動”包含內容過於龐雜,使用起來不方便,美軍遂在理論上放棄了使用這一概念。

  2006年,美軍頒發新的《聯合作戰綱要》,將軍事行動簡化為三種情況:一是“軍事接觸、安全合作和威懾行動”,主要用於平時塑造和改善美國的安全環境。二是“危機反應與有限應急行動”,用於應對各種規模較小、持續時間有限的危機,或者是大規模作戰行動的後續行動。三是“大規模作戰行動和戰役”。

  美軍雖然在理論上停止了使用“非戰爭軍事行動”這一概念,但在實踐中卻依據國家安全需要,不斷地豐富和創新非戰爭軍事行動的內容,為實現國家外交和軍事戰略目標服務。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