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陸貨幣政策面對新挑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1-31 08:56:11  


究竟人民銀行何時、何種幅度收縮貨幣政策?已成了一般觀察者心中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
  中評社香港1月31日電/美國《世界日報》1月30日載文《大陸貨幣政策的新挑戰》,文章說,新的一年,中國的經濟政策焦點已轉至貨幣政策:究竟人民銀行何時?何種幅度收縮貨幣?已成了一般觀察者心中最想知道答案的問題。甚至還傳出人行已凍結銀行的信貸,使得數量管制的信號愈來愈明顯,也讓本月12日突然宣布自18日起調升存款準備率0.5個百分點的政策,又有了更鮮明的示警意味。摘要如下:

  今年第一個月還沒過一半,商業銀行的新增人民幣貸款已達7000億元,第一周還創下6000億元的紀錄。顯示,信貸的擴張已到達近乎失控的局面。有研究機構預測,銀行圈內已有政府已經形成“隱形”紅線的看法,全年信貸將以7.6兆元作為上限。這與第一個月已達成之放貸金額比較,再度顯示年初放款激增的情形。

  事實上,開春以來各級領導原本對貨幣政策的宣示,都是以實施適度寬鬆為基調,例如總書記胡錦濤的談話,以及總理溫家寶的政策說明;一直到人行行長周小川闡釋因中國金融環境尚不夠成熟,所以仍須借助存款準備率和利差控製作為主要貨幣政策工具;再加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指出銀行資金仍充沛,應多放款給消費者及中小企業,但也提到大陸有結構性泡沫威脅的說法。這些領導人有關貨幣政策的談話凸顯出寬鬆貨幣政策有逐漸轉調的現象。

  中國2009年經濟成長率高達8.9%,原本救市措施應有較大的退場機會,但是隨之而來2010年近9%的成長預期,似乎又使收縮貨幣有了顧忌。這也是先前寬鬆貨幣以力求創造就業、促成長的基調。然而,充沛貨幣所點燃的房貸浪潮,以及隨之而來的高房價卻成了通膨的導火線,遂使貨幣主管機關不得不對房貸設限,並朝選擇性信用管制上發展,甚至傳出控制信貸的報導。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