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探訪瓦罕走廊:中國正建指向阿富汗國防公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2-28 12:35:07  


阿富汗“瓦罕走廊”。
 
  20公里內只有一戶人家

  跟隨阿裡甫所長,記者在寂靜得只能聽見自己腳步聲回響的清冷山谷裡走了一段山路,來到了柯爾克孜族牧民阿卜杜熱合曼和托乎提吾力兄弟倆的家。如果不是阿裡甫所長介紹,記者還真不敢相信,兄弟倆這個由幾間土坯房構成的家竟是前後將近20公里內唯一的住家,排依克邊防派出所2500平方公里的轄區內定居的人家只有78戶共305人,也就是說瓦罕走廊裡平均每8平方公里才有1個人,每30多平方公里只有1戶人家,而且定居的全都是柯爾克孜族人。

  阿裡甫說,冬天這裡人煙稀少,夏天的3個多月要好些,因為瓦罕走廊是塔縣好幾個鄉的夏季牧場,到時候還會有1000多人轉場進入瓦罕走廊,絕大多數都是熟面孔,而在這裡定居和轉場的1000多人中有100多位護邊員,只要他們見到陌生人,很快就會設法告知邊防警察或部隊,28歲的弟弟托乎提吾力接了哥哥的班,現在就是一名護邊員。

  見來了客人,兄弟倆的母親趕緊忙著給家中取暖的爐子裡換木炭,沒外人的時候,他們燒的是曬幹的牲畜糞。這個家裡老少3代7口人,一共養了80只羊、30頭牦牛、4頭毛驢和2頭駱駝,算是定居戶中的普通人家。因為是很長一段路途中唯一的人家,所以他家成了過往行人休憩的驛站,讓歇腳之人吃饢、喝茶、睡覺,給牲畜喂草料,他們都是不收錢的。當然,必經之路上只要有人走過他們一定能看見,護邊員的任務在熱情的招呼中就完成了。吸著莫合煙,哥哥阿卜杜熱合曼通過阿裡甫所長翻譯告訴記者,今年一年,從他們家往來經過的一共有230多人。

  說話間,天漸漸黑了,大風呼號起來。阿裡甫所長說,瓦罕走廊裡,一年之中也就7月和8月沒什麼風,別的時候風說起就起,而且風力很大,經常吹得人走不動路,既然起風了,就安心住一晚。大家盤腿圍坐床上,酥油茶就著饢,聊起瓦罕走廊裡的生活:這裡的米面油菜都要比塔縣縣城貴二三十元,因為走廊裡沒有商店賣這些,包車到縣城采辦,夏天要300元,冬天要500元到800元;走廊裡還用不上電網電,供電靠的都是自家的太陽能光電板和蓄電池,一般也就夠晚上照明用五六個小時,要是陰天就只好早早休息了。

  到了北京時間的夜間12點,算上3個小時的時差當地時間也就晚上9點多鐘,風突然停了,推門出屋走到院子裡,滿天繁星下,雖然全無燈光,但群山的輪廓依然可見。空曠的山谷中突然傳來了幾聲狼嗥,因為有悠長的回聲,所以非常清晰。牧人說,瓦罕走廊裡的野獸比較常見的是狼和狐狸,有時會有狼把羊咬死,不過這裡孤狼比較多,白天碰上了,狼反而怕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