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印度新防務戰略將主要作戰對象定為中國(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9-11-27 11:06:36  


印度海軍“維拉特”號航母。
  中評社北京11月27日電/中國青年報發表軍事科學院研究員丁皓的文章稱,近日,印度表示有意出巨資購買英國在建的“伊麗沙白”號超級航母。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各方的廣泛關注,各種猜測不斷見諸報端。聯繫到近年來印度大幅增加國防開支、巨資採購先進武器、連續試射戰略導彈、頻繁舉行對外聯合軍演、加強邊界戰備建設等種種舉動,這一切表明印度的防務戰略正在經歷重大的變革。

  一、在目標定位上,由地區性軍事大國向全球性軍事大國邁進

  印度是南亞地區大國,也是歐亞大陸一支重要的地緣戰略力量。長期以來,印度把“立足南亞、控制印度洋,爭當世界一流強國”視為國家的戰略目標,並以此作為制定和調整軍事戰略的基本依據。

  獨立之初,受甘地“非暴力”和“和平抵抗”思想的影響,尼赫魯試圖借助印度在文化和道義上的優勢,通過發揮軟實力的作用,幫助印度復興成為世界大國。在此思想指導下,印度採取了“先經濟、後國防”的發展策略,軍事力量僅限於應對巴基斯坦的威脅。

  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慘敗後,印度的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其大國夢也徹底破碎。繼任的英.甘地放棄了尼赫魯時期不切實際的爭當世界大國的夢想,將目標定位於爭奪南亞地區主導權。為此,印度以“威脅論”為借口,把加強國防置於“壓倒一切”的地位,走上大規模擴軍備戰的道路。經過幾個國防五年計劃的建設,印度軍隊不斷發展壯大,為其實施南亞稱霸戰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印度通過肢解巴基斯坦、吞並錫金王國、出兵斯裡蘭卡和馬爾代夫,懾服周邊中小國家,最終確立起在南亞的霸主地位。

  冷戰結束後,隨著蘇聯解體,印度洋地區出現力量“真空”。印度趁機開始向印度洋地區擴張,推行“印度洋控制戰略”,力圖成為印度洋地區的一支重要力量。

  進入21世紀,隨著國家利益的不斷延伸,印度在確保南亞次大陸和印度洋地區戰略優勢的同時,積極向亞太地區拓展勢力,試圖從南亞大國逐步走向亞太大國,努力成為歐亞大陸新的政治棋盤上“主要的和積極的地緣戰略棋手”。這就要求為國家戰略目標“保駕護航”的軍隊,必須努力與美國、中國等區外大國形成戰略均勢,走出南亞和印度洋地區,向世界性軍事大國方向發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