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要素·大戰場·綜合題
基地軍史館中,有一幅浮雕壁畫。左端,是長城、長弓、駿馬;右端,是飛機、導彈、衛星,猶如人類武器發展史的長廊。
中央,一名威武的中國軍人傲然站立,仿佛在告訴觀衆:不管拿著什麼武器,遠古與現代的軍人都追求一個目標:打贏!
但是,古代戰士與現代戰士的打贏之道,卻有明顯的區別。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將軍菲克雷斯,雖然想到了要把作戰距離盡可能地擴展,但他采用的辦法是:把矛加長一半,把劍加長一倍。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劍不够長跨半步。這種綫性的戰爭思維方式,已經被歷史拋棄。如今,邁出軍史館,就是一個全要素的現代大戰場。
長空戰機叱咤風雲,地面導彈嚴陣以待,無形空間電磁密布。5年來,軍委、總部調兵遣將,航空兵、防空兵、雷達兵、空降兵、通信兵、防化兵、裝甲兵、工程兵、炮兵等諸多兵種部隊紛紛來到這裡排兵布陣,海軍、第二炮兵有關部隊也進駐基地研習戰法,課題涉及空中進攻作戰、防空作戰、空降作戰、特種飛機作戰、陸海空聯合作戰等諸多領域,一個具有試驗、訓練、科研、作戰“四位一體”功能的全系統新型現代演兵場初具雛形。
戰場,還向軍人的精神世界延伸。基地利用訓練場提供的複雜電子環境,建成了首個戰鬥精神強訓基地。使官兵進入基地就走上戰場,在逼真戰場環境中經受心理、生理、技能的綜合考驗。
各部隊的戰鬥力,能在一個演兵大體系中磨礪,原因就在於這裡有一片硝煙彌漫的天空。
據統計,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各國空中作戰的次數比冷戰時期增加了400%。眺望戰爭烽煙,中國軍人日益認識到:正像鷹是食物鏈的最高端一樣,天空也是戰爭“食物鏈”的最高端。一支軍隊,如果無法應付來自天空的威脅,就難以打贏現代戰爭。
今天,信息技術更以巨大的神力淩駕於戰爭之上。古典小說《封神榜》中諸神動輒“祭起”的殺人飛器,已經插上信息的翅膀,在人類的頭上真實地飛舞。在一定意義上,人類戰爭已經進化到這樣的階段:對於一支軍隊,防禦就是防空;對於一個國家,空防就是國防——
信息化條件下的空中力量,是一支軍隊國防大廈的屋脊!
因此,基地領導這樣理解他們所構設的大戰場:“要像考試一樣,讓部隊把選擇題和填空題都做完了,來基地做綜合題,在信息化條件下的空地一體對抗中尋找戰鬥力的薄弱環節,進而推動我們這支軍隊組訓模式、作戰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全面變革。”
從發展的視角審視事業的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