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外媒解讀中國成爲超級大國三個關鍵“硬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8-05-07 18:48:57  


    
  目前,中國在全球市場上的影響仍然不大。與世界大國不同的是,它沒有利用投資、高技術産品以及對主要工業的控制在世界市場的某些領域里施加决定性影響。它在經濟上的重要性只是主要體現在它的進口市場和國內工業吸收外國投資上。它的出口增長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外國投資和廉價勞動力。這些特點使得人們不能肯定中國經濟今後是否能平穩而生氣勃勃地發展下去。   

  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與其說靠的是通過高技術來提高生産力,不如說靠的是資源的使用。除非中國能掌握幷且利用高技術,否則目前的這種經濟推動力將會失去動力。   

  然而,中國面臨著的任務要比人們普遍意識到的更爲艱巨,因爲目前這些領域中生産率低的現象不是中國應該向科研投入多少資源的問題,而是被扭曲了的、無效率可言的體制問題。   

  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的一份調查報告表明,l995年,中國將近一半的科研所和組織沒有發表任何研究報告。中國大約有5000個這樣的研究所和機構,平均每個機構有125 名科學家和研究員,因此該報告表明,那一年,近2500個研究所和機構的31萬名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甚至沒有發表一篇研究報告。調查報告還發現,研究機構拿出來的科研成果只有5%達到“國家級水平”(最高水准),還有15% 達到" 部級水平" (二等水平)。報告還說,1995年,各研究所和機構申請的創新專利平均只有0.09個。   

  很顯然,中國科研領域這種糟糕的成績是不能只用缺乏資源來解釋的,而是證明了制度和體制上的制約。這些制約解釋了爲什麽中國投入了大量資金棗通過政府直接購買和合資企業棗進口先進的設備和生産綫,但在吸收和利用外國技術取得重大技術突破方面行動還如此緩慢;這些制約還解釋了爲什麽實驗室內取得的科研成果越來越多,而創新的成功率却只有10% 左右。   

  同向科技發展投入更多的資源相比,有效地解决這些制度和體制的制約問題需要更長時間。如果做不到這一點,中國難以提高其科技水平,進而提高其生産率,獲得名列前茅的硬體實力。我們應該牢記,中國要完成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一轉變不僅艱巨,充滿了風險,而且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形成一種能創造出長期、持續、强勁的經濟增長率的穩定局面。   

  3.缺乏名列前茅的軟實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