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蘇霍伊公司生產蘇80飛機,本文認為該機有希望成為中國海軍航母艦載通用平臺。 |
中間插敍一句:我們知道蘇-47僅僅是俄羅斯第5代戰鬥機的氣動驗證機,那麼其他子系統呢?這些系統都在蘇一33UB上進行了測試,也就是說,俄羅斯第5代戰鬥機=X•(蘇一47+蘇一33UB),當然其中作為係數的X目前還不得而知。不過,蘇一33UB的目的絕不僅僅像其“UB”這個表示教練的尾輟那麼簡單。
其實蘇-27UB的研製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之前,但不在本文討論範圍,在此不再贅述。首架飛機是在蘇一33二號原型機T一10K一4基礎上改造的。在首架原型機上可以看到整個進氣道,機背和尾錐都還是原有的俄羅斯海軍藍綠海洋迷彩,黃色部分是新生產的改造部分。新改造的元件在共青城製造,首架試飛用原型機T--10KUB在奠斯科的蘇霍伊試驗工廠裝配完成,
1999年春進行第一次高速滑跑,1999年4月29日完成首飛。全新生產的二號原型機不久後就完成總裝並首飛成功。
蘇-33UB採用的是並列雙座設計,從教練任務上講這種佈局使得教官與學員較容易溝通,減少訓練困難及危險,同時解決縱列雙座佈局的後座飛行員在降落時不容易看清光學助降系統指示的缺點:以作戰攻擊任務而言兩名飛行員比較容易配合,且部分儀錶可以共用。
蘇一33UB最大的改進在於氣動外形。與蘇一33相比,翼面積由67.84平方米增加到71.38平方米,翼展由14.7米增至15.9米,展弦比從3.18增到3.54。主翼前緣採用智慧自適應蒙皮,這種蒙皮能夠填補前緣空隙,完全能夠避免翼下氣流經縫隙倒流到上翼面,這一設計不僅僅提高了氣動性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雷達回波,增加了隱身性。這些改進使得蘇一33UB的升阻比足以堪稱現代戰鬥機中的佼佼者。蘇一33UB的最大升阻比超過13,號稱超過包括F-22在內的所有飛機。氣動效率的提高使得蘇一33UB與蘇-33相比在使用相同燃油的情況下航程增加15%到20%,且敏捷性更好。
在氣動外形的改進中,飛機機翼前緣採用的智慧彈性蒙皮頗引人關注。蘇一33UB可能會是第一種服役的“智慧結構飛機”。智慧型的自適應結構簡單說就是機翼蒙皮能根據不同的飛行狀態改變外形以提高該狀態下的氣動效率,蘇一33UB通過在桁條骨架上安裝與飛控系統相連的機械結構,上面鋪設柔性蒙皮,機械機構根據飛控系統指令改變翼型,達到控制柔性蒙皮以改變機翼表面弧度的作用。
蘇一33UB在機翼折疊方式上與蘇一33不同,採用兩次折疊機翼,第一次折疊後翼展10.2米,第二次折疊後僅6米,按推算“瓦良格”號原本24架蘇-33的載機量可以提高到29架蘇一33UB的載機量。為了容納兩個折疊機構,翼內燃油略有減少,不過由於氣動效率提高。因此航程反而增加到3200千米(蘇一33為3000千米)。而新設計的結構油箱可能能使蘇一33UB航程達到4000千米。
蘇霍伊設計局在宣傳中稱蘇一33UB“實現了一系列隱身設計”,排除所謂的等離子隱身外。可以想像的主要也就是採用隱身吸波塗料前緣柔性結構碳纖維機翼、減小表面開口以及相互平行的前翼、機翼、平尾的前緣和後緣(從俯視圖推測)。但是其未作修改的純圓截面機頭雷達錐和未採用S形設計的進氣道使其隱身性能恐,怕不會有質的飛躍。
蘇一33UB的航電系統是在中國專用的蘇一30MKK基礎上發展的,以一個強大的電腦為核心構成綜合資訊系統。這套系統擁有俄國自製的每秒運算100億次級的中央電腦,近6萬倍于蘇一27S的TS一100電腦的17萬次。這種運算能力與“颱風”及早期的F-22同級,超級運算能力除了能夠處理複雜的程式來整台各系統的資料外,還能介入各系統的工作,做到共點式資訊綜台,對於俄羅斯來說這套系統屬於第5代戰鬥機的系統水準。
蘇一33UB的資料顯示由一個21英寸(51釐米)以及4個15英寸(38釐米)多功能顯示器完成,原型機在座艙左側設有平視顯示器,將來會被頭盔顯示器取代。座艙設計應用了“黑艙”原則,即除非機上有系統故障,否則不會發光或發出聲響,這樣可以降低飛行員的精神負擔。此外蘇一33UB裝備了機上氧氮提煉裝置,能從外界空氣中提煉氮氣與氧氣,經適當混合後提供飛行員使用這種系統的優點是沒有供氧限制,令飛機滯空時間更長,而且重量較輕。
蘇一33UB的前視紅外線探測系統採用先進的熱成像探測系統以增強搜索髓身目標的能力。除此之外該機還裝有微光電視攝影機,主要功能也是探測隱身飛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