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俄蘇33重型艦載機發展及性能詳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06 18:27:43  



  座艙設備

  和F/A-18E/F等新一批次的西方改進型艦載機相比,“蘇-33”的座艙是原始與落後的,但也有自己的特色。“蘇-33”座艙顯示系統比“蘇-27”有所改進,換裝了改進型的平視顯示器,可以顯示導航、瞄準、飛行姿態資訊和雷達/紅外探測系統的信號。座艙內部的飛行儀錶仍然是常規儀錶,右上角的單色多功能顯示器可以顯示雷達和紅外系統得到的信號圖形。

  “蘇-33”上採用的頭盔瞄準具是通過頭盔上表面的紅外發光二極體和座艙內的光敏元件進行定位。瞄準具為單目簡單光環式,只能顯示簡單的瞄準和鎖定信號。機上紅外格鬥導彈導引頭可以隨動於頭盔瞄準具,採用頭盔瞄準具擴大了“蘇-33”在近距離格鬥時的導彈離軸發射範圍。在對海上目標作戰時可以控制Kh-41導彈對驅逐艦以上規格的水面目標進行攻擊

  “蘇-33”的雷達和主要電子系統與“蘇-27”基本相同,雷達採用了“蘇-27”上N001雷達的改進型,提高了雷達對水面目標的探測能力。與美國同類飛機裝備的雷達相比較,“蘇-33”採用的N001雷達對空作戰模式少,只具有簡單的對海作戰模式,在對空作戰中可以使用中程空對空導彈進行攔截作戰或者使用短距導彈。 “蘇-33”的光電探測裝置與“蘇-27”採用同樣的結構,因為機頭左側安裝了伸縮式空中加油管,“蘇-33”的光電探測裝置偏向右側。由光電二極體組成的紅外接收系統可以探測距離60千米內的尾後目標,對目標迎頭發現距離不超過20千米。鐳射測距儀的最大有效作用距離為7千米。

  “蘇-33”的電子對抗系統由SPO-15LM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控制的主動干擾機和誘餌彈投放器組成。全向雷達告警接收機可在360度範圍內探測大部分頻率上的脈衝雷達和頻率捷變雷達,在座艙內顯示輻射信號的類型並且由飛行員控制投放誘餌彈,機上採用的主動干擾機和在機翼翼尖處外掛的主動式電子干擾吊艙,可用連續波或者脈衝的方式進行雜波干擾和地形反射干擾。如果在擔負伴隨干擾任務時,機翼下的掛點還可以掛裝吊艙式電磁干擾系統。

  在飛行控制系統和飛行性能方面,“蘇-33”仍採用了“蘇-27”上的類比式電傳系統。電傳操縱系統和前翼的使用使“蘇-33”的敏捷性有所提高,飛機操縱更加輕巧靈活。這意味著,“蘇-33”具有與“蘇-27”相似的空戰能力。但由於沒有採用先進的數位式電傳系統,所以在這方面,“蘇-33”又是遠落後於西方新型艦載戰鬥機的。

  總體上看,“蘇-33”的顯示系統和人機工程設計方面與“蘇-27”相差不大,整體光電系統要落後於F/A-18E/F等新型號艦載戰鬥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