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家:中國不應放棄海權,應儘快建造航母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3-27 21:24:21  


解放軍未來航空母艦想像圖。

  航母不會因攻擊航母手段增強增多而退出戰場,如同反坦克武器再先進坦克也不會退出戰場一樣,因為坦克集進攻、防禦和運動於一體的功能是其他武器所無法取代的。航母海上浮動機場、變有限制空權為無限制空權的獨特功能目前也是不可取代的。支撐“大炮巨艦”時代的巨型戰列艦之所以隨著飛機的發明而迅速消失,是因為當時轟炸機空對海攻擊效果是艦對艦攻擊的幾十倍,戰列艦的功能被轟炸機所遠遠取代。戰爭史上,一種武器只有當它的獨特功能被更高效的新武器取代才會退出戰場,不會被反制它的武器逼出沙場。反航母武器的發達不是不建、緩建航母的理由。

  “近海防禦”戰略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提出的,時值改革開放初,尚未料到國家會向“依賴海洋通道的外向型經濟結構”轉型。也許時下尚未完全過時,但今後難說。“近海防禦”能否適應已經超出主權範圍的國家經濟生存的實際安全區域?這似乎不言而喻。戰略應隨形勢而變,不應也不可能讓變化的形勢來適應快過時的戰略。

  目前,中國海權所憂慮的是台海,將來則肯定不止是台海。如果外來干涉勢力以切斷“海上經濟通道”相要脅,替“台獨”撐腰打氣怎辦?如有遠洋作戰的航母艦隊,則可用“確保海上經濟通道互相切斷”來反制或威懾。如此,和平可以確保,主權亦不受侵犯。這就是擁有航母與台海穩定的關係,沒有能力建造是一回事,必須看到這點又是一回事。

  附帶一點,即使台海有事,航母真正的用武之地不在臺灣海峽裏面,肯定在遠離臺灣海峽的地方。總之,航母服從海權戰略,海權戰略服從國家生存安全,台海只是“外向型經濟”國家的安全範圍之一隅,陸基武器即使能控制臺灣海峽,也不是不建或緩建航母的理由。

  中國軍費有限也不是理由,當年清廷在甲午戰爭爆發前兩年,以經費拮据為由停止海軍撥款,用750萬兩白銀修頤和園倒是有錢了,臨戰前用32萬兩要買12門最先進的速射炮沒錢了,戰敗簽署《馬關條約》,割地賠款,向英、法貸款,連本帶利被日本勒索6億白銀有錢了。可見不是軍費問題,是國家資金投入方向選擇時,國防觀念強烈與否的問題,強則軍費源源不斷,弱則細水斷流,甚至停止撥款。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